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人生的主要两账本时间和经济 你算明白了吗?

2018-02-23 15:25:23 来源:菜鸟理财

其实人生的账最主要的有两本,一本是时间的账,一本是金钱的账。算明白经济账的人,未必能算好时间账。而更多的是,时间账和经济账都算不明白的人。

办公桌上的台历,换了个新的。从1月翻到12月,用时不过十几秒。

假如时间能快进的话,那本被丢掉的台历就是这样被遗忘的。

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一点,我们决定把人生设为两本账。时间算一本,金钱算一本。

时间账算明白的人不多

这个世界上,能算明白经济账的人,未必能算好时间账。

时间是什么?在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机会成本。意思是说,如果你选择了做这件事,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机会。

文艺的表达就是,机会成本让你知道,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人永远无法贪婪占尽全部。当你抛出硬币的一面时,永远无法知道被掩盖的反面,未来的样子。

正因此,抉择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关键词。

小时候,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里面有段话非常迷人: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无数次,我们面临这样的抉择,但能像诗人一样坦然的不多。

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拥挤的人才市场投递简历,眼神中迷茫多过坚定;进入职场瓶颈期的白领,在跳槽和薪水间练习平衡术,背囊中的收获又成了负累;跨过知天命之年的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琐事中,又常常忘记最初梦想的颜色。

人们每天都面临着选择,而正是这一系列的选择塑造了今天的“你”。

小编有个朋友,大学时骑行川藏线,毕业后去了西藏。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喜欢摄影,亲近大自然。关于留在西藏这件事,他说得云淡风轻:这只是我的选择,我将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机会成本)。

至于这个机会成本有多大,没人知道。

小编还有个朋友,大学时骑行川藏线,毕业后留在了北京。他觉得人生疯狂一次就够了,生活的本质是柴米油盐。关于留在北京这件事,他说得烟火气十足:不求出人头地,但求平凡无过。

至于这个机会成本有多大,也没人知道。

重要的是,当多年之后回顾往事,每个人都可以和自己和解。

经济账好算不好说

这年头,钱成了一串数字。发工资,是一串数字;发红包,是一串数字;付账单,还是一串数字。

粗略的经济账很好算,年尾数字-年初数字=盈余或亏损。但生活中的经济账远没有那么简单。否则,会计这个行当就要失业了。

那些月薪三万依然不敢回家的人,那些嚷嚷着钱都去哪了的人,那些装款爷随手发红包的人,真该拉出过去一年的流水,顺便打印一份贴在墙上,提醒自己做一个有规划的人。

话说,过年关的人最爱立鸿志:2018年,学会一门外语;2018年,买一辆汽车;2018年,世界很大,我要出去看看……

大多数时候,这些信誓旦旦隔年会再次出现在备忘录里。不出意外的话,它们的上一行是你12个月前的信誓旦旦。

小编有两个朋友,都是典型的月光族。

其中一个,对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深信不疑,人虽有点抠,但常常给人惊喜。逢年聚会,倘若没带点新东西来,她都不好意思露面。2014年大学毕业,三年多时间,她修了一门外语,学了一门乐器,还凭借独到的眼光购置了一处价格已经翻翻的房产。

她说,秘诀是巴菲特的名言: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可在很多人眼里,她的秘诀是高度的自控力。

另外一个,对活在当下十足痴迷。一年52周,不工作的日子都奉献了旅行和美食。据她讲,北京叫得上名字的景点没有她没去过的,北京出了名的私房小厨没有她没尝过的。为了研学美食,她还在家里备置了厨房十八般武器。倘若赶上周末小聚,一饱口福的机会还是有的。

她说,人生可以不务“正业”,但难得的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2018年,最后一波90后也要迈入成年人的行列了。他们大多成长于升学、考试的高压之下,那时候的家长还不知道什么叫素质教育,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好、兴趣。

他们如同生产线上的一批产品,雷同但又各不相同。

90后这一代人,不像80后有浓浓的储蓄概念,也不像00后有足够的天马行空。他们还没学会钱怎么花,钱就瞧瞧溜走了。

怪不得有句名言说,经济学不一定能让你富裕,但能让你生活得更好。

遥记小编去年立下的鸿志:读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此后的364天,它睡在书架,我睡在床上。

如果我读完它,或许我会更懂理财,或许会写出更专业的稿子赚更多的稿费……但一年过去了,它还是它,我还是我。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时间与金钱的这两本账,至少在我这里算得并不是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