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银行飞单频现 买银行理财时这些方面要注意

2017-04-20 11:02:46 来源: 融360

最近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卖“假理财”的案件迅速登上了各大财经网(博客,微博)站的头条,简单概括一下事件的经过:

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向该行的私银客户推荐理财产品,声称是之前购买的客户为了套现而放弃收益,投资者买的是转让份额,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投资者的钱打给了原先客户的账号中,银行充当中间方。后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发现该产品并不存在,产品为虚构,整个事件由张颖及该行其他员工共同主导,目前资金去向不明。该事件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牵扯到150余名投资者。

很多投资者直到东窗事发之后才发现自己买到的并非银行理财,而是虚构出来的“假理财”。而民生银行给出的回应是:此事件为张颖的个人行为。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银行“飞单”,实际上民生银行卖假理财的这个事件并非严格上的飞单,但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融360理财分析师总结出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个别员工的私自行为;

2、卖的都是非正规的银行理财,

3、最终都导致了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4、出了事银行都把责任推到员工个人头上。

不同之处:

1、飞单是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员工私自勾结,卖不属于银行的理财产品,银行员工从中获取高额的佣金;但是民生银行的这起案件中,投资者购买的实际上是银行自己虚构的理财产品,从头到尾都是银行员工的谋划,与外界机构无关。

2、飞单是卖给银行各个阶层的客户,普通客户也很容易接触;民生银行的假理财是卖给该行的私人客户,普通客户接触不到。

比较来看,“飞单”比“假理财”涉及的群体更广,普通客户遇到的几率更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假理财”的隐蔽性比较强,“飞单”相对更容易识别。

不管是飞单还是假理财,对投资者的危害都非常大,因为只要你牵涉到其中,想要追回全部投资金额非常困难,而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项目立案之后经过调查、资金追回、财产分配,最少也要一两年,最好的情况下投资者能追回全部投资资金,但是这一两年期间这些钱就相当于资金站岗,一分钱收益都别想有了。

在民生银行的这个案例中,所谓“转让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为300万,如果拿去投资理财,按照年化收益率5%来计算的话,一年收益高达15万元,两年复利超过30万元,短期内资金肯定追不回,这些投资者是必然要损失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银行理财都不靠谱了,现在银行里面到处都是骗子。实际上,在所有的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的安全级别还算是比较高的。想要避免飞单或假理财,实际上并不难。融360理财分析师给大家提出四点建议:

1、高收益产品要警惕

银行飞单中,银行卖的很多产品都是基金之类的产品,在行情好的时候确实能获取很高的收益,但是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如果形势突然转变,别说银行保证的高收益拿不到,本金亏损的概率都很大。

2、去中国理财网查看

避免买到假理财,要去中国理财网查一下是否有这款产品,网站上有的理财产品肯定是真的理财产品。不过有的客户懒得去查,如果你在银行网点买理财,没办法上网查看,就比较麻烦。

当然,如果你在中国理财网查不到这款理财产品,工作人员往往会说是银行内部发的,比如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很多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信托理财计划就是这种情况。首先肯定的是,这类产品不属于真正的银行理财,也没有进行备案,但是从安全性来看,比所谓的银行飞单和假理财要高,是否要买要看投资者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了。如果你是保守派,建议不要买。

3、查看产品说明书

去中国理财网查看产品的真实性这种方法很可靠,不过不是每个投资者都愿意去查,如果你去网点购买,不方便上网的话,就比较麻烦。其实有个更方便的做法,直接看产品说明书里面都会很清楚的说明产品的发行方是谁。

4、资金一定不要打到个人账户

在民生银行的假理财案件中,投资者很难辨别真伪,因为产品是银行伪造的,产品说明书肯定也是假的。但这里还是有个漏洞,投资者的钱转给了“转让理财产品的客户”账户中。这里面猫腻就大了,谁知道这些究竟是不是银行的真正客户呢。要谨记,任何情况下,钱只能打到银行官方途径,收款方只能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