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还是晚生 哪一个对积累家财更有利?
2016-07-20 10:46:26 来源: 众筹家
生育,无论是对女性,还是男性而言,都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然而,当我们打开搜索软件,输入“早生,还是晚生”这个终极问题,却只能找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医学观点。不无讽刺的是,虽然医学上的讨论非常重要,但“何时生”的问题毕竟不能由医生来决定,而是我们自己。
显然,当这个问题摆在我们自己眼前的时候,身体健康只是考虑的一个要素,经济、心理、时间等方方面面需要权衡。“何时生”既非常重要,又无比复杂;既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需要每个家庭尽早作出规划。如果说“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哲学问题,那“早生,还是晚生”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十分迫切的大问题!
早生:经济压力大
如果说“早生二胎,三年抱俩”是婚礼上对新人美好的祝愿,那么晚婚晚育也许才更接近当下的现实。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79岁,上升至2010年的24.85岁。其中,男性初婚年龄由1990年的23.57岁上升至2010年的25.86岁;女性初婚年龄由1990年时的22.02岁升至2010年时的23.89岁。
晚生可以说是晚婚所带来的必然后果,10年以来,我国平均生育年龄也从26.29岁推迟到28.18岁,晚了近2岁。高等教育的普及、结婚成本的攀升等,都是晚婚晚育的可能原因。
在城市人群中,一个大学本科生的毕业年龄为22岁左右,研究生则为24~25岁之间。在毕业后的头5年里,年轻人既要考虑自己职业发展的问题,也要为日后的结婚生子作好储备。职业起步时的薪酬并不丰厚,要负担的却很多,如房租或房贷、生活费用、对自身教育的继续投资,以及为未来的投资储蓄等。直到万事俱备之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已不再那么“年轻”了。
晚生:时间不等人
如果说早生的压力更多地来自职业发展和经济实力,那么晚生的压力则来自于“时间”!
虽然医学上对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有不同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的青春是有限的,同时,晚生也会进一步增加生育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如果女性由于早生所需面临的现实、经济压力,就一味地拖延婚育时间,未来等待自己的,很可能是不可挽回的人生遗憾。
青春有限的时间会给我们“赶快生”的紧迫感,同样,父母的不断衰老也是。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帮助既会减轻我们的负担,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份宝贵的晚年乐趣。早生,那么父母尚且年轻,有精力帮助带孩子,甚至可以带二孩;而晚生,则父母年事已高,不仅在体力上帮助带孩子比较困难,我们自己也时刻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处境。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早生,还是晚生”的问题上,选择带来的矛盾无处不在。比如,选择早生的夫妻或许可以得到父母的帮助,但妻子也有可能因此错失了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晚生夫妇或许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却又有可能面临着自己衰老、与孩子的巨大的代沟等问题……
甚至,除了以上这些在案例中已经提及的方面以外,早生或晚生还涉及到一个人对其生命周期的安排,是把生育孩子这项费时费力的巨大人生支出放在人生较早还是较晚的阶段?是选择早生,先苦后甜;还是选择晚生,先甜后苦?
此外,即使一切物质和现实条件都具备了,我们还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如,自我是否完全准备好迎接一个新生命?是否能够顺利地从“子女”过渡到“父母”的社会角色?又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成熟度,给孩子身体力行的教育呢?
经济、时间、规划、心理……在生活中,许多事情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养育小孩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也许我们的身边多多少少有一些既有钱、也有闲,无论早生、晚生都不会给其带来太大压力的“特例”存在,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完美方案可能并不不存在,而是要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鱼和熊掌”间进行取舍。
早生晚生重在个人选择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权衡利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而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现实境况和思想观念,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和孩子觉得最幸福的做法,无疑就可以算作是一种最优方案。
举例而言,对于某些事业型女强人而言,如果认为工作就是最大的人生乐趣,为何要为了旁人眼中的“标准人生”而勉强早生呢?虽说可能因此而面临种种社会压力,但同时也会因此而让孩子有了一位更优秀的母亲。
反过来说,对于一些各方面条件都较充分的年轻人而言,如无特殊原因,也没有必要为了享受当下的人生而一味拖延生育。把抚养后代的辛苦提前,也不失为对自我的一种锻炼。
总之,对于“早生,还是晚生”的问题,能够综合、理性地考虑到自身经济、时间、精力、心理等各方面的条件,既不莽撞行事,也不因顾虑过多而错失良机,才不至于在未来后悔。若说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对于何时养育孩子的问题,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最优方案”。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的方案更好”,而是在于“谁的方案更适合自己”。
仔细思考过后,我们或许还会发现,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做足了功课,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其实无论是早生、还是晚生,都可以很从容。
相关阅读
- (2020-09-11)期货期权赋能玉米产业建设 产融结合守卫粮食安全
- (2020-09-11)大商所理事长冉华:提升品种功能 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
- (2020-06-08)广州农商行信用卡风险加剧 司法风险的加剧
- (2020-06-08)货基收益率连连下跌 货币基金作为存款替代品受到青睐
- (2020-06-08)“固收+”攻防录 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 (2020-06-08)LOF基金场内价格如坐过山车 属于区间震荡的走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