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早教“小学化” 孩子长大可能更易犯罪
2015-06-12 12:14:44 来源:广州日报
-以识字、算术等为主的早教可提升测验成绩,但学习优势在1~3年后消失
-专家推荐早教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能有效培养人际能力、同情心、道德等
现在幼儿园、学前班的老师们面临很大的压力,被要求教孩子们正式上小学后才需要掌握的学术技能,而且还要定期测验。这些压力往往来自家长,他们以为这样的“小学化”早教令孩子获得优势,然而后果是孩子的童年过得很不开心。多个研究发现,幼儿在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语文、数学等学术性学习可产生远期的不良效应——日后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和情绪的发展受影响,成年后还容易违法犯罪!精神心理专家建议,孩子在学前期应该多玩耍做游戏,能学会探索世界及如何与人相处,建议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但亲子同乐时要避免过分迁就孩子。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伍展虹
长期研究:
玩耍早教全面优于学习早教
在学前期,让孩子学习还是玩耍?大量研究比较了两种模式后发现,以识字、算术等学术训练为导向的早教也许能提升相应的测验成绩,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仅维持1~3年就消失了。更糟糕的是,这类早教还有不良的远期效果,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情绪发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对比研究了50个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与50个以学习为主的幼儿园,发现以学习为主的孩子到了上小学四年级时,各方面都显著地差于玩耍的孩子,包括语文、数学成绩以及人际交往、情绪方面的能力。当时联邦德国的政策倾向于让幼儿园转成学习模式,而该研究一举逆转了这种趋势,让幼儿园重新回到玩耍模式。
美国的早教研究亦得出类似结果。密歇根州的科学家追踪一批孩子直到15岁和23岁,对比发现学习与玩耍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差不多,但人际交往和情绪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在15岁时,学习的孩子不良行为明显增加,到23岁时更甚,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违法犯罪的比例却较高,多达39%的人有严重的犯罪记录,19%涉及用危险武器攻击,但结婚的比例却较低;玩耍的孩子则好得多,危险武器攻击的案例一个也没有。
不同导向的早教模式,何以产生如此长久的效果?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彼得·格雷博士解释说,可能是最初的上学体验影响了日后的行为。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筹划自己的活动,学会和别人一起玩,学会求同存异,就可能发展出负责任、亲社会的行为模式并持续一辈子;如果孩子从小就看重学习成绩,以后的人生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凡事都要争第一,容易与别人发生摩擦,生活穷困的孩子容易滋生犯罪——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择手段。
在近日的一个义诊活动上,广州市脑科医院物质情感障碍科情感3区主任李婷表示,过去的观点认为超前教育让孩子的大脑神经网络更密集,但现在的观点认为这是不对的,早教只注重逻辑思维,而忽略形象思维等方面。广州市脑科医院病区主任陆小兵博士称,人类在成年之前大脑一直在发育,故不同年龄层次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有些超出年龄层次的早教是不合理的,早教的原则应该是快乐成长。
如何玩耍:不要放任孩子当“小霸王”
孩子们喜欢的玩耍方式跟父母想的往往不一样。例如,孩子喜欢反复玩一个东西,但陪着一起玩的父母觉得无聊透顶,难以理解孩子为什么如此执着。格雷称,这是孩子天生的学习方式,是在修炼一项技能,直到正确掌握为止。孩子更喜欢跟孩子一起玩——他们志趣相投,有着相似的幽默感,也不会嫌无聊。其实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还是一种新鲜事物,可以增强亲子感情和相互了解,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新技能,但是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
在游戏中,孩子有时会变身蛮横不讲理的“小霸王”,对一起玩的父母颐指气使。例如,一个女儿在玩过家家的时候要求妈妈在规定的时间说出某些台词,一旦说不好就大喊大叫,让妈妈无所适从。父母觉得平时都是自己说了算,做游戏时就让孩子说了算吧。格雷称,父母放任孩子的霸道行径,就破坏了游戏规则以及其人际交往价值,会宠坏孩子,最终损害亲子关系。游戏需要在谈判中达成一致,满足各方的需求,而不是欺负和服从,有自尊心的人是不能容忍颐指气使的。在玩过家家时,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方要提出抗议,表达不满,如果抗议无效就退出游戏。
有的父母走向另一个极端,错误地主导孩子的游戏,甚至把孩子完全架空。干这种事的以爸爸居多,妈妈也不少。例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在沙滩上筑沙堡或者一起堆积木,父母自己玩得入迷了,告诉孩子具体每一步要怎么做,甚至完全接管了“工程”,这样堆砌出来的成果自然比孩子自己弄好很多,但格雷指出,游戏不应该是任务,应该是一种乐趣。
讲故事:
寓教于乐的“虚拟现实”游戏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听父母讲故事,可增进亲情以及相互了解,还可培养语言能力。彼得认为,讲故事就是一种玩耍,跟其他游戏是一样的。故事是对复杂现实世界的简化模拟,描述了人生的冲突和矛盾,让孩子清楚地体验挑战与困难,刺激他们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学会有价值的生存技能,却没有任何现实的后果。例如,童话故事《三只小猪》让孩子体验离开妈妈之后,如何避免被野狼吃掉。在现实中,我们遇到问题必须采取行动,会令思考打折扣。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难理解的是人际关系,孩子可以在故事中学会洞察别人的欲望和需要,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友谊。喜欢听故事是进化出来的人性——研究发现,4岁的孩子对人或拟人动物故事的兴趣高于对动物或物品故事的兴趣,而且更喜欢有两个或以上人物互动的故事,而不是只有一个人的故事。他们喜欢看到主人公有某种欲望或目标并为之努力、克服困难。这些故事不会直白地教孩子怎么做,而是间接地让孩子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基思·奥特博士表示,虚构的故事是一种有用的模型,展示人际关系的内在过程,能安全而有效地教人很多东西。
故事能够增进孩子的同情心——从别人的角度看和体验世界。一个人只有感到别人的悲伤和恐惧,才会想到要给予帮助,也只有感到别人的快乐,才能助人为乐。德国文学专家弗里茨·布瑞斯奥普特称,故事可以让人自动与虚构人物认同,体验其喜与忧,沉浸在故事中就是连续的同情心训练。读《三只小猪》,孩子会与小猪有相似的感觉,似乎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加拿大的研究发现,4岁的孩子在听故事以后,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在美国的一个研究中,白人孩子听了一个黑人孩子的故事后,对黑人的态度显著改善。格雷称,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他们克服自恋,令道德得到成长。
对于讲故事的技巧,李婷建议父母可以先不说故事的结局,让小孩自行“脑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早教的效果会更好。
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超乎你想象
研究发现跟祖父母一起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社交技巧,较少出现抑郁症状及行为问题
广州日报讯(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田乃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你的人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研究发现这种隔代的亲情给老人家和孩子都大有裨益,令身心更为健康。然而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妨碍了两代人的交流,最近冒出来的“带孙费”争议也似乎有点伤感情。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创造条件也要恢复隔代的联系。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祖父母跟孙辈的家相隔很远。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苏珊·海特勒建议通过电话和网络增进彼此的亲密感情。缩短空间上的距离才能充分享受隔代亲情带来的好处,坐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花费和代价不菲,但还是值得的。原来研究发现,祖父母对孙辈有巨大的影响,几乎达到父母的影响力,体现在文化、技能和友谊等方面,跟祖父母一起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社交技巧,较少出现抑郁症状及行为问题。反过来看,这种隔代的联系对祖父母也大有裨益,也可以减少老人家的抑郁症状,降低死亡风险。
近日国内一篇《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引发网民热议,“带孙费”、“有偿带孙”等新名词开始刺激着人们的头脑。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唐记华表示,这是老人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代沟问题,建议子女应该给老人“带孙费”以表达自己的心意,数目多少需要双方协商。
现在很多女性很晚才生育,孩子跟祖父母相处的机会较少,甚至完全没有——老人家都去世了。那么,祖父母的空缺该如何弥补呢?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苏珊·纽曼博士介绍说,可以给孩子讲祖父母的故事,给孩子做当年祖父母的拿手好菜,送给孩子一些祖父母留下来的首饰等物品,带孩子到祖父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进行体验。
相关阅读
- (2020-09-11)期货期权赋能玉米产业建设 产融结合守卫粮食安全
- (2020-09-11)大商所理事长冉华:提升品种功能 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
- (2020-06-08)广州农商行信用卡风险加剧 司法风险的加剧
- (2020-06-08)货基收益率连连下跌 货币基金作为存款替代品受到青睐
- (2020-06-08)“固收+”攻防录 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 (2020-06-08)LOF基金场内价格如坐过山车 属于区间震荡的走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