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次数达到218次
2018-11-14 10:36:37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正掀起一股自购热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次数达到218次,创近4年的新高,自购金额达到27.2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基金发行寒冬下,虽然自购行为很大程度上基于营销的需要,但是基金管理人拿出“真金白银”也体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以及专业机构对后市乐观的看法。
在此逻辑下,市场进一步关注的是,这一颇具诚意的行为过去是否真的能给基金业绩带来实质性变化?购买“自购基金”是不是一笔好的投资?
公募自购金额超27亿元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次数达到218次,已超过前3年的水平。2015年、2016年、2017年基金公司的自购次数分别为169次、102次和146次。
从净申购金额来看,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净申购金额达到27.26亿元,远超过2015年和2017年,逼近2016年全年水平。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一金额分别达到21.46亿元、29.82亿元、23.27亿元。
据查,基金公司自购最早始于2005年,当年共有14家基金公司参与,涉及自购金额约为4.7亿元,此后随着基金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类型更为丰富,自购次数与金额持续提升,并于2015年攀升至20亿元以上的级别。
业内人士指出,若不出意外,今年的基金公司的自购金额很快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最高纪录,也将创有史以来新高。
债基、偏股基金是主战场
从自购产品类型来看,债基(包括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偏股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是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主战场。
统计显示,今年218次自购行为合计的金额为27.26亿元。其中,债基发生的自购次数达到125次,自购金额达到15.93亿元,偏股基金发生自购的次数为65次,自购金额达到8.88亿元,两者合计190次占到总次数87%,合计金额24.81亿元占总金额91%,由此债基和股基成为在自购产品中最典型的基金类型。
一位基金观察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股市持续震荡下行,使得权益类产品发行举步维艰,基金管理人自讨腰包助力发行也在情理之中。
自购产品回报如何
自购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以及释放对后市看好的重要信号,获得投资者信赖,并吸引资金购买,达到助力基金发行的目的。那么,购买自购基金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吗?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偏股基金发生自购的次数为65次,涉及65只基金(ABC分开计算),其中有11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平均回报约-7.56%,而年内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3.87%。以此来看,在今年持续震荡下挫的股市中,自购产品的风控管理做得比较好。
但若拉长至3年的时间来观察却并非如此。以2015年涉及自购行为的基金为例,其中在2015年成立的偏股基金共有65只,它们的平均收益率为-4.45%,而2015年成立的所有偏股基金至今的平均收益率约为-2.25%。显然,拉长时间来看,自购基金的整体回报却表现一般。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在这些自购基金中,业绩分化比较明显。业绩居首的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成立于2015年1月份成立,当时基金管理自购1000万元跟投,至今回报率已高达108%,而业绩垫底为北方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某只产品,亏损48%。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管理人自购行为虽然体现了诚意及对后市的积极态度,但这并非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考量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投资者还需从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投资业绩、投资风格以及最大回撤,甚至价值观等多方面来进行考察,这样才能选对标的。⊙记者 王炯业 ○编辑 张亦文
相关阅读
- (2020-08-03)创业板指年内领涨A股 博时创业板ETF年初以来收益达53.77%
- (2020-06-08)华夏银行携手银联发布信用卡 优惠金额不予补偿
- (2020-06-08)网贷清退加速 推动落实还需要一定时间
- (2020-06-08)违规遭罚成南京银行困局 贷款发放严重不审慎
- (2020-06-08)宝宝类理财收益率低 避免造成募集期对利率的摊薄
- (2020-06-08)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持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