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基金遭赎回 分级基金边缘化
2017-12-28 14:05:37 来源: 北京商报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站在年尾之际回首2017年,“强监管”无疑是监管主旋律,在金融机构“去杠杆”与公募回归主动管理的政策导向下,委外、定增、分级、保本、货币五大类基金面临命运转折,由盛转衰。本期将从上述四方面为投资者复盘它们今年的生存轨迹。
委外基金遭赎回
去年风靡公募市场的委外定制基金在监管多番严控下出现两极分化,一面是,基金公司积极拥抱监管寻求转型,市场上委外机构定制产品纷纷披上“发起式”外衣亮相市场。而另一面,没能留住机构金主客户的基金产品在遭遇巨额赎回后沦为迷你基金,委外债基也成为今年基金清盘“常客”。
今年3月17日,一则《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要求“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超50%的新基金应采用封闭式或定期开放运作模式,同时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大幅抬高了机构委外定制基金的发行门槛,因此这则《通报》也被业内称为委外定制基金监管新规。
“发行一只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行认购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这些资金的占用给基金公司资本金带来了考验。”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认为。
在严监管约束下,新发行的委外定制基金数量、规模双双出现下滑,存量的委外定制基金也出现赎回迹象,委外机构定制基金扎堆清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百例基金宣告清盘,其中债券型基金清盘数量为47只。“清盘债基中,很多都属于委外产品,主要是新规后,机构资金撤回与今年低迷的债市表现所致。”杨晓晴解释称。
今年5月,也就是新规实施两个月后,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定期开放债券以发起式基金身份亮相市场,委外产品转型大幕就此开启。证监会基金募集申请表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49只基金产品拟转型发起式投资模式,其中25只年内已完成转型。
定增基金套利难
过去几年里,定增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公募定增基金的发行热潮。然而,今年2月17日的再融资新规和5月27日减持新规的双重监管重压下,定增基金以往依靠折价套利而实现高收益的红利再难实现。
今年2月,证监会下发《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再融资新规。该项新规明确定增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定增套利红利遭遇遏制。
今年5月,证监会的监管举措再次指向定增市场,提出“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集合竞价12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50%”、“每3个月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该部分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上述规定成为定增市场上的最大掣肘。
两项对定增基金利空的监管加剧了该类产品的生存窘境。今年以来定增策略基金平均收益仅0.1%,业绩的下滑也直接导致整体规模的缩水。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当前实际主打定增策略的公募基金有59只,其中剔除了不少定增主题和类事件驱动的指数基金。从整体规模来看,经历了市场的波动和政策收紧,部分产品已经处于转型期,整体定增公募基金的规模缩水到500亿元左右,平均规模不足10亿元。
分级基金边缘化
暗淡无光的分级市场在今年也持续迎来利空。继今年5月,分级基金投资者资产门槛设限后,11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四类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其中就包括公募产品。这意味着,牛市中红极一时的分级基金,如今在最严资管新规下走向衰亡。
时间回到2015年8月,在监管去杆杠的大环境下,分级基金被暂缓审批,分级市场的总体规模随即开始出现骤缩。今年分级市场在系列监管严压下仍面临规模持续缩水之态。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超八成分级基金年内份额遭遇净赎回,分级基金市场规模从去年底的2333.36亿元减少至今年9月末的1603.8亿元,缩水幅度超三成。
分级基金持续缩水的同时,市场上迷你分级产品数量猛增,部分分级基金开始有所动作,拟转型寻求生存。截至目前,年内已有12只分级基金完成转型,2只基金发布清算公告,开启清盘模式,如今年初,新华惠鑫分级率先将产品实现转型,变更完成后,基金转型为契约型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3月,证监会准予将德邦德信中证中高收益企债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变更注册为德邦德信中证中高收益企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
保本基金成绝唱
本该在震荡市下大放异彩的保本基金自去年5月取消反担保机制后逐渐没落。今年2月,监管下发《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机制,由此也意味着,未来将不再有名为保本基金的产品成立,保本基金进入存量时代。
监管严政下,保本基金的整体规模也在持续下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超八成保本基金基金份额净赎回,19只保本基金份额赎回超10亿份,如中银保本混合、华安安康保本混合A份额、招商安裕保本混合A份额成为今年前三季度中份额缩水前三名。截至目前,市场上还有大成景恒保本、国联安保本混合、中融融安混合等7只保本基金挣扎在清盘红线下。
保本基金市场交易冷淡,收益也大不如从前。据同花顺iFinD,截至12月20日,保本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3.17%,低于同期货币型基金产品4.27%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基金公司也加快了对保本周期到期产品的处置步伐,包括金鹰元丰、银河泽利、中海安鑫保本等至少27只保本基金年内已经陆续完成转型,截至目前,保本周期到期后的产品均选择转型为普通基金,市场尚未有避险策略基金面世。
货币基金严监管
近两年来股债市场的持续震荡,使得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受到市场青睐,货币基金规模连创新高。然而,货币基金的迅速扩张,也加剧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并且基金公司一味利用货基冲规模的不良习气,也与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主动管理的基调相悖,因此今年货币基金也遭遇了监管泼冷水。
今年9月,证监会正式颁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针对货币基金的规模以及投资范围等进行了政策约束,其中,货币基金规模挂钩风险准备金一项限制了基金公司随意新发货币基金。
除了流动性新规外,未来货币基金还将面临不计入行业规模排名的命运。日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召开“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影响暨公募20年投资与产品的若干观点总结会”,会议上监管拟取消第三方评级机构对货币基金规模排名的披露工作,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年底凭借货币基金冲刺规模的时代告终,未来公募行业将更考验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货币基金规模大增1226.68亿元至6.8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货币基金连续第十个月增长,不过,从货币基金规模增速来看,似有减缓趋势。9-11月期间,货币基金规模分别上涨134.78亿元、3704.21亿元、1226.68亿元,而此前的3个月,货币基金整体新增规模超万亿元。
“今年无论从流动性管理,还是淡化货基规模排名来看,都在给快速膨胀的货币基金降温,未来年末粉饰公募规模排名的现象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大泰金石研究院研究员王骅坦言。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晗/文 李烝/制图
相关阅读
- (2020-08-03)创业板指年内领涨A股 博时创业板ETF年初以来收益达53.77%
- (2020-06-08)华夏银行携手银联发布信用卡 优惠金额不予补偿
- (2020-06-08)网贷清退加速 推动落实还需要一定时间
- (2020-06-08)违规遭罚成南京银行困局 贷款发放严重不审慎
- (2020-06-08)宝宝类理财收益率低 避免造成募集期对利率的摊薄
- (2020-06-08)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持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