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维修 > 正文

【图文】白色车护理有窍门 车身发黄后可尝试抛光
2014-10-08 12:39:11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一周洗一次车,可没几天又脏了。特别是密密麻麻的黑色小颗粒,使劲擦都擦不掉。”

“在路口一家美容店洗车,结果老板还多收我5元,说白色车比较难洗。”

“这老板还说了,白车就这样。要不就办个套餐常打蜡,包月120元,包年便宜点1000元左右。”

杭州余杭区的车主王祺越,某两厢车入手一个多月,牢骚满腹,这几天正在网络上广发“英雄帖”征集养护白色车身的良方妙计。

事实上,坊间有关白色车各种难“伺候”的说法由来已久。不耐脏、会泛黄、补漆色差特别明显等等。

真是如此?汽车周刊邀请几位专业人士来看看口口相传的若干说法到底对不对。

因为据汽车涂料行业巨头PPG新近发布的一份全球汽车车身颜色统计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有四分之一的车辆为白色,超过黑色与银色位居第一。具体到亚太地区,这个比例还略高些,为26%。

这已是白色车第三次蝉联此份车身颜色统计报告的冠军宝座。

白色车,尤其是新车到手时,好看,这是很多车主的共识;可同时白色车也最难“伺候”,这同样没什么异议。于是,坊间就流传着各种跟白色车有关的说法:比如,碰了擦了,修补后的色差会比其他颜色的车更明显;又比如,到了一定年份,白色车漆必定泛黄,到时难看得要命。

这些事关“面子工程”的问题,对于刚买车或者特别在意细节的车主们来说,简直难以容忍。各种车主论坛里,还有一些过来人的“痛陈血泪帖”,告诫大家千万不要买不耐脏的白色车。

说法一:白色车补漆色差更明显

事实:珍珠白修补相当考验技术

车在路上跑,哪有不刮不蹭的。当伤口大到伤及底漆,或者非常影响观瞻时,便需要修补。动力汽车俱乐部经理李茂朋这样解释“说法一”的原因:与其他颜色车漆相比,白色的覆盖力相对较弱,对底漆要求更高,喷涂厚度也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其中,尤以修补珍珠白“最有难度”,近年来,作为最受欢迎的车漆颜色,白色家族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乳白、米白;磨砂、高亮……珍珠白,正是其中一种。与其他白色漆不同,作为一种金属漆,珍珠白中添加有金属粒子,比如铝粒。这使得它比普通素色漆更难调配。“手艺不精的技术人员喷出来,肯定会有十分明显的色差,要不就是珍珠粉看起来不够均匀,没有原车漆的感觉。所以,如果要修补珍珠白,找技术精湛的师傅出手,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色差。

说法二:有些年份的白色车漆必定泛黄

事实:保养得当可延缓发黄时间

走在大街上,时而会看到一些上了年份的白色车驶过,车身表面泛黄。

这不仅有碍美观,也会影响它今后在二手车市场上的行情——同样的车龄,泛黄车辆显得更旧。白色车发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天气的变化及日常保养情况有关。阳光紫外线的照射,是漆面氧化的罪魁祸首。再加上现在空气中的污染,诸如废气、灰尘、雨水泥浆等,都与汽车表面接触,影响色泽的保持。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里,如果车主不太注意车身保养,通常一年半左右白色车漆会开始发黄。“杭州的天气,2年左右。”有十年汽车维修经验的技师张光文凭经验估计。

“如果日常保养得当,可延缓泛黄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他口中的保养得当是指:勤洗车,减少太阳暴晒的机会,能停室内车库的就不要停在露天。

当车身已开始变黄,恢复原貌可以试试抛光。除去漆面氧化层后,色泽暂时会恢复到新车时的状态。还有一种更干脆的办法,来自于车主黄先生新近的实践。他在车身开始泛黄的第三年,做了整车改色,白车变绿车,焕然一新。在车辆还是全新状态时,则可通过打蜡、封釉等美容处理,减少车漆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机会。

说法三:白色车身特别容易沾染脏物

事实:只是更显眼而已

事实上,白车沾染脏物的概率与其他颜色车身几乎一样,只不过肉眼看起来更明显。香槟色、绿色、银色在业内是公认的好打理,就是因为脏得不明显。

油烟灰尘混合物:如果将车停在大排档附近或商务大楼、酒店厨房背后,恰逢空气里的湿度大,几天不洗车的结果就是油烟灰尘混合物化身一个个小黑斑点,牢牢附着在车身上。车主王祺越的车子就是这种状况。普通的洗车过程无法彻底去除这种小黑斑点。可以尝试使用柏油清洁剂,再打点蜡形成保护层。白色车清洗要比其他颜色的车稍勤快些,最好能一周一次。

粉尘:停车的场地,附近刚好是建筑工地,或有装修项目在进行。装修涂料、粉尘等,容易沾上车身。解决方法为漆面抛光或使用去污泥。水痕印,也称水斑,这种暗暗斑迹的出现,是因为下雨后没能及时洗车,再加上车身原本就有的油污、灰尘,便会形成垂直向下的水痕。空调外机滴下的水,也有类似效果。它同样难以清除,需做抛光处理。所以,雨雪后最好能及时擦净车身,减少雨水、雪水、污物停留在车漆表面的时间。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图文】电瓶罢工怎么办 六招帮你解除烦恼
下一篇:【图文】解析汽车手刹的使用注意事项与方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