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利亚总统府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谈,并共同见证了双边产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领域35项合作文件的签署。当天中午,两位领导人共同出席中巴工商界峰会。李克强在会上宣布,中方将设立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提供300亿美元融资,支持中拉在产能和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合作。
领导人会谈
中巴签署35项合作文件
当地时间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利亚总统府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谈。
李克强指出,双方可在签署产能投资与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制定两国产业投资合作规划,打造中巴互利合作升级版。重点开展铁路、矿业、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投资合作。推动两洋铁路等项目迈出实质步伐;开展清洁能源、铁矿石、农业等领域产业链合作;加强油气勘探开采、石化装备、船舶贸易投资等合作。中方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在巴投资,分享经验和技术,鼓励两国金融机构开展本币结算业务,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助力。积极拓展两国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青年等人文交流合作。
会谈结束后,李克强和罗塞夫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2015年至2021年共同行动计划》,并见证了双边产能、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航空、农业、新能源、通信、科技等各领域35项合作文件的签署。双方发表了中巴政府联合声明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李克强还与罗塞夫共同会见了记者。
李克强表示,中巴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产能合作。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优势富余产能,装备性价比高。中巴开展产能合作,有利于巴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速度,降低成本,带动就业,实现互利双赢。中方愿同巴方设立双边产能合作共同基金,为两国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双方同意继续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实现优进优出。加强金融合作,推进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中方支持巴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共见记者前,李克强与罗塞夫共同出席中方企业中标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视频奠基仪式。
当天,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参观了巴西利亚当地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培训的社会工厂。
工商峰会致辞
300亿美元助中拉产能合作
当地时间19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利亚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出席中巴工商界峰会并致辞。
李克强指出,我此访着眼全球合作,旨在巩固中拉传统友好,深化务实合作,以国际产能合作为突破口,推动中拉合作转型升级。这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促进中拉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多方共赢,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李克强强调,中方愿与拉方探讨中拉产能合作“3乘3”新模式:
一是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南美大陆互联互通。中方企业愿与拉美企业一道,合作建设以铁路交通为骨干、贯通南美大陆和加勒比各国的物流通道,以高效电力输送和智能电网连接拉美各国的电力通道,以互联网技术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通道。
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方式。中拉都实行市场经济,产能合作应该走市场化路径,按照“企业主导、商业运作、社会参与、政府推动”的原则,通过合资、PPP、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进行项目合作,让有关项目尽快落实。
三是围绕中拉合作项目,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中方将设立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提供300亿美元融资,支持中拉在产能和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合作。中国愿同拉美国家扩大货币互换及本币结算等合作,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稳定。
联合声明要点
1启动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
两国领导人强调开展铁路领域合作对南美研究建设一体化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网至关重要,祝贺中国-巴西-秘鲁三方工作组启动两洋铁路(连接巴西和秘鲁)可行性基础研究工作。巴方对中方愿意参与巴西铁路项目招标,特别是与两洋铁路有关的项目表示欢迎。
2立即进口22架巴西产飞机
两国领导人重申高度重视航空领域合作。中方宣布,完成对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签署的60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产飞机协议中的首批22架的审批手续,以实现立即进口。中方重申将继续尽快推动落实已经签署的有关购机协议,并支持中国企业进口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飞机。
3立即恢复巴牛肉对华出口
两国领导人指出,农业是双边经济关系的重点领域之一,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祝贺双方续签两国政府关于动物卫生及动物检疫的合作协定,以切实保护各自国内农业资源和公共卫生。祝贺双方就巴西牛肉产品输华采取新的国际卫生证书,并祝贺双方签署巴西牛肉输华检疫和兽医卫生条件议定书,立即恢复2012年对巴输华牛肉实施禁令以前已注册巴西企业对华出口。重申双方质检机构将完善巴西牛肉、猪肉和禽肉企业注册程序,以扩大双边贸易,确保生产商和出口商的产品供应。
4中巴合作开发里贝拉油田
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能矿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重申重视两国企业在油田开发特别是里贝拉油田项目上建立合作关系,并对双方在巴西合作建设和运营输电线表示欢迎。重申将加强地质研究以及矿产资源勘探、可持续开发和综合利用等领域合作。一致认为,清洁、可再生、高效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合作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为此,将推动两国相关产业链一体化和共同发展能源技术。
分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从高铁到核电到特高压,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高铁核电集体发力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19日在巴西宣布启动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开工建设仪式,这是中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标志着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而在一个月前,国网公司与巴基斯坦签署合作协议,以BOOT(建设、拥有、运行、移交)模式投资建设巴基斯坦输变电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国家电网实现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从设计、研发、制造、建设和运营等全套技术输出,为巴方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
这只是中国企业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一个缩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核电企业正在力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在海外落地,中国高铁在欧洲各地加速战略推进,中国南车也在加快步伐助推我国高铁装备“走出去”。
境外投资增长三成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达到9.6亿美元。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在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境外直接投资额达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以国家电网为例,该公司所属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装备制造企业的高端装备已进入巴西、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美国、韩国等80多个国家。2014年公司直属装备制造企业电工装备出口额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新签境外合同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
推动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也是打造外贸新动力的迫切需要。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介绍,尽管当前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比较成本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包括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持续上升,我国传统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削弱。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走出去”非一帆风顺
然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既面临歧视性壁垒、政治动荡等客观障碍,也面临盲目投资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认为,突破企业“走出去”瓶颈,一方面要靠政府推进高层对话,完善信息平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组织完善管理,提高出海企业的“内功”。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原标题:中方将设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