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机制的情况和建议》、对进一步加强新闻发布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发布工作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创新新闻发布方式,积极推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和国内外媒体关切,建设素质过硬的新闻发言人队伍,不断提升新闻发布质量和水平。
会议指出,目前,新闻发布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一些部门和地方还建立了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队伍成长壮大,成为开展、推进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力量。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主动组织新闻发布,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共识和普遍做法。
会议指出,当前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仍存在着随意性强、刚性要求落实不到位、新闻发布活动效果不够理想、回应热点问题不够及时等亟须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强化刚性约束,紧紧围绕重大政策出台和紧扣社会关注设置议题,加强评估考核。同时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等途径,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 解读
【溯源】
“非典”促使新闻发言人制度化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外交部门已经存在,但发言人制度化的建设应该追溯到2003年。非典发生后,政府部门意识到我们在信息发布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开始着手建立系统化的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制度,因此,2003年被称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元年。
2006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对政府信息发布、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了更多指导依据和更明确的要求。至2011年,随着各级党委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央企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初步成形。
【建议】
提升专业度,加强与网民互动
程曼丽也指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政府新闻发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程曼丽建议,除了目前各部委、各级政府普遍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手段外,还需要考虑到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增强信息发布中的互动性,交流性。
此外,新闻发言人岗位的设立应该由行政级别更多地转移到对专业度的重视上。新闻发言人岗位仍然存在着后继人才不足的问题。许多资深的新闻发言人被提拔后,也随之带走了经验和资源,继任的新闻发言人又需要从零做起,未来在制度建设中可着力建立起更加专业、更加利于经验传承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的专业度。 新京报记者 张婷
(原标题:国新办:推动新闻发言人及时回应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