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
60年前,朝鲜战场上,四川中江的黄继光和山东高青县的李继德有个生死约定,不论是两个人中谁出事儿了,另外一个都要到对方家中去看看。
60年后,中江黄继光纪念馆,80岁的老兵李继德兑现了这个约定。今日,老人将前往黄继光故居,到黄继光父母坟前祭奠。
此外,对于网上质疑“黄继光堵枪眼”英雄事迹,李继德非常愤怒,这位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0岁志愿军老战士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昨日17时许,李继德老人一行抵达德阳中江县,老人不顾旅途劳顿,直奔黄继光纪念馆。17时10分左右,车辆稳稳停在纪念馆前,老人快步下车。等候多时的黄拥军迎了出来,陪同人员立刻向李继德介绍:“这位,就是黄继光的侄儿。”老人没有多言,只是紧紧握住黄拥军的手连声说:“好孩子!”
进入纪念馆,迎面矗立着特级英雄黄继光的雕塑,老人放慢了脚步。旁边有工作人员问了一句:“您看雕塑雕得像不像?”老人连声回答“像!像!”随即又补充说:“只是黄继光没这么胖。”
忆英雄
“亲眼见他堵住枪眼”
虽然已经80岁高龄,李继德仍然清楚地记得,战斗所在地的那个数字597.9。“敌人炮火相当厉害,我们的枪大多是‘单打一’,但战士们很勇敢。”李继德说,敌人进攻一次,我军就反击一次,双方拉锯。回忆起这些,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被照明弹“照得”宛如白昼的战地之夜。
当时,在距离阵地不到300米的营部工事里,作为营长警卫员的李继德和营参谋长通讯员的黄继光都在焦急地关注着胶着的战斗。李继德说,“军长下了命令,要求我们营不计一切代价,拿下并守住597.9阵地。”但反击在敌人地堡的两挺机枪那里卡壳了。“我们的人上去一拨牺牲一拨,大家眼泪都急出来了。”李继德说,“这时候,我看见黄继光向首长请战‘我去’。”
李继德说,和黄继光组成爆破组的一个战士叫吴三羊,另一名战士的名字想不起来了(据历史资料,应为肖登良)。眼瞅着他们从前沿冲了约20米,吴三羊就倒下了,黄继光和另一名战士也受伤倒地。“受伤后,黄继光还挣扎着匍匐前进。”李继德说。
“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身体还算硬朗的李继德模拟着黄继光的身姿,用痛苦的表情连说了几个“哎呀”,重现当年黄继光感受到的痛感。
这时,战士们冲出掩体,一分钟左右就将地堡拿下。李继德看到黄继光的身体已经被子弹打烂,“后背血肉糊拉糊拉的,不成形了。”黄继光牺牲后两天,李继德也受重伤回国接受救治。他康复后回到了村里,很少提及这段往事。
忆“生死约定”
8旬老人给黄继光家人送信
1935年出生的李继德,是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也去报名了。渡过鸭绿江到达目的地后,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5团2营6连1班,班里有16个人,黄继光和他关系最好。那时候,士兵们在一个大通铺里休息,和李继德天天挨着的就是黄继光。
“在朝鲜战场上,我跟黄继光就像亲兄弟一样。他比我大一些,就跟老大哥一样照顾我。”李继德回忆,他在班里与黄继光的关系最好,黄继光对自己的关怀也无微不至。“冬天我们睡一个大通铺,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我还教他说过外国话。”
李继德还说,到了暮年的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兑现与战友黄继光未完成的约定。李继德说:“和黄继光在一个班当兵时,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我对他说‘你对我太好了’。黄继光就说,‘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去信,如果你死了,我就去找你家’。”就这样,一个看似玩笑的约定就在残酷的战场上达成了。李继德老人至今还记得,黄继光的家乡是四川省中江县,但什么镇、什么村已经忘记了。
黄继光牺牲后,他给黄继光留下的地址去过几封信,但都石沉大海。昨日下午, 李继德的儿子李京林证实,父亲经常提起要给黄继光家人送信。以前经济困难,外加没有详细地址,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这次终于有了机会。“也是在他有生之年,帮他完成最大的一个愿望。”
根据中江县政府安排,李继德老人今日将到黄继光纪念馆参观、献花,随后前往30多公里外的继光镇继光村探访黄继光故居,祭奠黄继光父母。
(原标题:“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