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纪委官员:四风问题更趋隐蔽化有干部心存侥幸
2015-04-24 20:20:02   来自:中国新闻网    评论:0

宋大军 资料图宋大军 资料图

  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宋大军近日指出,在督查调研中发现,高压之下,一些党员干部仍心存侥幸、顶风作案,“四风”问题更趋隐蔽化,穿上了隐身衣,比如,利用现代物流快递、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送礼。

  4月2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今年“五一”、端午假期即将到来,要继续盯住具体问题,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买赠送粽子节礼等行为,不断发出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

  关于纠“四风”问题,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宋大军回答了记者提问。

  宋大军指出,每到节点,都是“四风”问题易发高发期。“五一”临近,中央纪委在官方网站上又推出了“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开设了“我要举报”窗口,这实际上是向社会持续释放“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的信号:一是提醒党员干部要知敬畏、有戒尺;二是鼓励群众瞪大眼睛、监督举报。

  宋大军表示,这种做法是中央纪委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一直坚持的有效做法,每逢重要节点,都要发信号、打招呼、提要求,体现了中央积小胜为大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很好,是净化节日风气、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宋大军介绍全国整体上“四风”问题整治效果和当前工作重点,称从整体情况看,全国整治“四风”问题效果非常明显,一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二是“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三是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应该说,党内外给予充分认可,国内外给予高度评价。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在,巩固已有成果、防反弹、防回潮任务依然艰巨。

  关于当前重点工作,宋大军认为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正确估计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澄清模糊认识,坚定工作信心;

  二是把握“四风”新形式、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正风肃纪效果;

  三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真正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纠正“四风”的工作成果;

  四是切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于继续不收手不收敛、顶风违纪的,尤其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执纪问责,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要认真加以解决。

  宋大军还谈到了目前“四风”问题更加隐蔽化的问题,称在督查调研中也发现,高压之下,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顶风作案,“四风”问题更趋隐蔽化,穿上了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打起了游击战。

  比如,利用现代物流快递、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送礼;再比如,公款吃喝由明转暗,由外转内,改头换面,变换花样。这是“四风”问题的一些新形式、新特征,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不放,像啄木鸟一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

  宋大军介绍“五一”临近,针对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部署。宋大军表示今年“五一”将至,对于纠正“四风”工作,中央纪委将有一系列跟进措施:

  一是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节日期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纠正“四风”工作。

  二是通报曝光典型问题。中央纪委在官方网站上对“五一”前后典型问题进行周曝光,同时选择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下发通报,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三是加大监督举报力度。进一步释放信号,搭建监督平台,鼓励群众和媒体监督,一人一个麦克风,一人一个摄像机,发挥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宋大军还谈到,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通报案件时,通报了一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中央纪委机关首先从自身做起,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同时专门下发通知,对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提出要求。

  2014年,中央纪委先后两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9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通报曝光了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态度。

  宋大军最后指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是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重要手段。它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铁律,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触碰底线,触碰了就要付出代价。从通报曝光效果看,点名道姓有威慑力、影响力,警示教育作用很大,社会反响很好,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完善。

(原标题:中纪委官员:四风问题更趋隐蔽化 有干部心存侥幸)

相关热词搜索:心存|更趋

上一篇: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下一篇:明代名将墓石刻被垃圾掩埋 文化局称谁用谁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