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官方电视台曝光了国有粮仓储存劣质粮食这一禁忌话题,这差不多是官方首次承认中国巨大的粮食储备质量可能严重下降。
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20日报道,日前,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了标题为《粮仓硕鼠》的暗访报道,讲述东北的国家粮仓官员以补贴价格购买陈米或劣质粮食,但文件记录显示他们是以国家制定的收购价格收购新米,卖出陈米。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提供补贴,这种做法保证了最低价格。
在该节目中可看到,国家粮库里储存的大米已发芽、变色,或有霉味。
央视报道总结道,这种操纵手段导致粮食质量难以保证。如果真是这样,承担代价的将是中国所有人。
报道说,中国粮食储备的真实品质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具有严重影响。如果库存有大量无法使用的粮食,中国可能会被迫大幅增加进口,造成国际价格飙升。反之,如果粮食储备质量优良,那么北京方面可能通过在市场上抛售来减少库存,这将压低价格。
中国的粮食储备近年膨胀,得益于政府的最低价格政策,该政策旨在保证农民收入,鼓励他们种植谷物。据估计中国的棉花储备占全球60%,玉米储备占40%。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报告称,保证价格政策已令负责中国粮食储备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Sinograin)付出“巨大成本”。
报道称,中央规划者承认,中国的土地和水资源不足以为14亿人口生产足够的粮食。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南方水稻种植地区土壤受到的污染,强调了一个事实,即中国不如种植劳动力密集的经济作物,同时进口需要大量水灌溉的谷物。
建议之一是减少过去几年积累的过量储备,同时逐渐抛弃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
如果储备粮出现严重变质,这种转型的难度可能更大。去年有媒体披露,某个国有棉花仓库被发现放满了旧床垫。还有其他报道称,农民威逼当地粮仓以最低收购价买下商业加工厂不会接受的已经发芽的小麦。
国家的粮食和棉花拍卖会常常乏人问津,突显外界普遍怀疑质量太差,无法用作商业用途。
报道说,中国正尝试直接补贴部分棉花和大豆种植者,而不是提供最低价格,但对其他作物仍维持最低保护价。今年3月,中国政府表示将拨出1546亿元人民币(约合247亿美元)用来建设粮食、食用油及其他物资的国有储备,但没有说明这笔资金将如何部署。
(原标题:外媒称中国粮食储备质量差:代价要由所有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