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外媒称,联合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超过九成的遭受家暴的女性都对自己的经历难以启齿。这种集体性的沉默既可以归结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压制,也源于法律的缺失。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3月20日以《在中国,家暴不再是“家务事”》为题报道称,北京的民间公益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共同发起人冯媛说,反家暴法在中国的推进所遭遇的阻力还是很大的,这种阻力首先是中国社会对家暴行为的容忍度相对较高。
她说:“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施暴,好像自己周边也没有人有严重的暴力,就觉得这个问题不严重。那么其实在我们看来,这种态度恰恰是非常大的阻力。因为家庭暴力它之所以存续,它之所以让很多悲剧酿成,就是因为很多人就觉得自己不施暴,那好像就没事儿了。而这种态度就造成了对暴力的漠视,对暴力的否认,甚至有时候对有一些暴力的容忍。”
其次,是立法者和决策者对家暴行为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从我有限的接触当中,我觉得他们(立法者)正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基本原则上,他们觉得是应该反对家庭暴力,但是在具体的就是要有多大力度、多大范围上多机构的来干预家暴问题,觉得在观点上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华盛顿反家暴权益组织DC SAFE的工作人员杰西卡·崔丝曾在中国的湖南省教书。她说,那个时候就有女学生向她倾诉遭遇家暴的经历,表达对中国家暴处理体系的无奈。
她说:“我教成人英文的时候,我记得有两个女生对我说,她们有家庭暴力的问题。可是不是她的老公,是她的婆婆,所以她们有婆媳的问题。是肢体暴力,也是精神暴力。她们没有办法找到帮助,因为没有公司会帮她们。她们知道我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所以她们问我‘如果我在美国,碰到这种问题可以获得帮助?’我说可以,因为美国的法律不一样。可是她们说在中国没有办法。”
杰西卡介绍说,美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都和警方、法院有合作。比如她所在的组织就在法院设有办公室,每周一到周五会有工作人员为遭受家暴的女性提供帮助。她认为这种多机构的协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她说:“我认为即使中国出台了反家暴法,也需要有人来为家暴受害者们提供信息,告知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有时候受害者到警察局求助,警察不会帮助他们。那么他们下一步可以做的就是打电话给其他可以提供帮助的人。”
杰西卡还谈到,相对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美国的中国女性在遭遇家暴的时候很少求助,或者是忍耐多年后才会开始寻求帮助。
她说:“我们帮助的大部分华裔女性都是已经结婚多年的,有很多结婚约十年的。这和美裔的受害者有很大不同。大多数美裔受害者都是没有结婚的,所以她们是处于约会暴力的情况。但是华裔受害者已经结婚多年,还有孩子。那么我们对华裔受害者说得最多的就是她们是否希望申请孩子的抚养权。”
报道称,“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社会可谓根深蒂固,即使是漂洋过海嫁到西方的中国女性也难以立刻转变观念。中国反家暴法的出台或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遭遇家暴的女性撑起一把保护伞,而真正杜绝家暴行为的出现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编辑:SN12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