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陆丰上万人售卖旧洋服 一家店可年赚十几万
2015-03-19 01:30:02   来自:经济参考报    评论:0

  “警笛一响大家就拉闸关门” “打私和工商查到大仓库就伸手要钱”

  洋垃圾服装屡禁不绝 地方保护伞姑息遗患

  清晨6点,在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双莲市场周边的小巷里,一间挨一间的民房拉开了铁闸,准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二手服装零售商。每道铁闸背后都是一家集居住、加工、售卖功能于一身的“三合一”门店。各家门店分工非常细致,短裙、毛衣、外套、皮草,每家店几乎只卖一个品类。店主直言不讳称,这些主要是从日本、韩国等地“进口”的旧服装。

  境外旧服装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也是打击“洋垃圾”非法入境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发现,非法经营洋垃圾服装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覆盖面广、源头难堵、链条难查。由于缺乏执法依据,一些地方保护伞仍未破除,多年来整治效果有限。

  碣石:万人售卖旧服装

  据汕尾海关缉私局统计,在人口26万的碣石镇上,直接从事洋垃圾服装经营的就有万余人。

  碣石镇双莲市场周边小巷的电线杆、外墙上,到处都张贴着物流和翻新旧衣的广告。一些居民楼的多个楼层被打通,改造成了可办理货运、住宿、钱物寄存的特殊旅社。《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涉及洋垃圾服装生意的方方面面,均有专人经营。

  碣石镇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南部,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15海里。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当地一些移居香港的人从境外带回的旧服装就被视为珍宝,并慢慢从自用发展到加工销售。碣石镇经济基础薄弱,而加工销售旧服装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需求稳定,当地大量闲散劳动力以此谋生,逐渐形成全国闻名的“专业”市场。

  旧服装从碣石流向全国各地,江西南昌的朱紫巷社区就有不少这样的服装店。旧服装售价在10元至200元不等,皮草的叫价甚至高达8000元一件,这比在碣石进货时的价格翻了几番。走进服装店,即使在冬季也有一阵霉味扑面而来,成堆的衣服直接散堆在地上,顾客就在其中“淘宝”。

  中年妇女是这些店铺的主要顾客,她们很清楚自己购买的是境外旧服装。不过她们并不介意这些衣服没有经过清洗消毒,有的人还是光顾了十余年的老主顾。店主大多也不避讳卖的是旧衣物,更不愁卖不出去,“好款式放一两天就被人挑走了”。

  在广西南宁的官塘市场,记者也发现不少旧服装店铺:散发着霉味的衣物堆在地上、塞在麻袋里,通常一个款式只有一件,有明显的褪色、起球等穿着痕迹甚至污渍,售价低至10元一件,带有外文商标。尽管店主声称这些服装都是“外贸尾货”,但种种特征均表明其为洋垃圾服装。

  记者调查发现,境外旧服装流入我国市场大致可分为走私入境、转运、加工、销售等几个环节,一般由不同团伙分别经营且单线联系。近年来,在执法部门持续高压打击下,洋垃圾服装的走私运输路线更加多变,除了传统上直接海运至集散地广东陆丰碣石镇外,还存在“越南-东兴-广州-陆丰”“香港-深圳(惠州)-陆丰”“越南-福建-陆丰”等跨区域线路,链条长,证据链闭合难度大,查处困难。

  困境:高压打击仍屡禁不绝

  碣石镇等地的旧服装市场曾屡次被媒体曝光,并受到多轮清理整顿。但即使在这样的高压打击下,碣石镇明目张胆经营的店铺仍不在少数。

  据汕尾海关统计介绍,仅碣石镇一地经营旧服装的门店数量就超过2000间。陆丰市打私和工商等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4年,当地共清理“三合一”门店近2000间次,拆除棚寮158间、仓库13间,累计收缴旧服装4500多吨,执法力度为历年来最大。

  高压打击之下,旧服装市场仍屡禁不绝。春节前夕,一家门店店主曾告诉记者,由于临近岁末顾客不多、租约到期等原因,不少门店已暂时歇业,他建议要进货不妨春节后再来,“选择更好更多”。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固体废物,境外旧服装流入我国之后并不用于提炼原材料或循环再利用,而是直接进入流通销售环节,过程中对环境和群众健康的威胁较为隐蔽。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经营二手服装,一旦洋垃圾服装非法入境,对这些旧服装市场的清理往往缺少执法依据,威慑力不足。

  据陆丰市、南昌市西湖区等地工商部门介绍,目前对旧服装市场的清理只能适用工商行政或城管的法规,主要处罚依据为无照经营或违建,处罚手段多为查扣货物或罚款。“说侵害消费者权益往往缺乏权威的鉴定结论,说商标侵权也不恰当。”同时,碍于这些“三合一”门店多是本地民居,执法部门将其查封或贸然入户清缴也缺乏法律支撑。类似的执法困境,在各地旧服装零售市场普遍存在。

  碣石镇一名旧服装经营者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一家“三合一”门店的租金一年在两万元左右,“全年下来一家店可以挣十几万”。一方面是行政处罚威慑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不菲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这些洋垃圾服装门店始终难以被连根拔除。

  玄机:“工商所副所长之弟”也卖旧西装

  一些仓库货主和门店经营者一再对进行暗访的记者表示,做旧服装生意不需要担心,“我们做几十年了都没出过事”“打私和工商查到大仓库就伸手要钱,所以都从镇上搬到附近村里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非法经营旧服装链条上如今仍或明或暗存在“保护伞”,其屡禁不绝也与打击过程中态度不坚决、立场不坚定、措施不得力有关。海关等部门负责人建议,在查处非法经营旧服装案件的同时,要进一步深挖权钱交易、渎职失职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碣石镇的大街上,《经济参考报》记者向一些摩托“搭客仔”打听“买旧衣服”,几分钟车程他们就把记者送到临近村庄的仓库。经过“搭客仔”电话联系,匆匆赶来的货主为记者打开了仓库大门。在昏暗的砖砌平房里,层层叠叠垒着几百包洋垃圾服装,每包重量可达100公斤左右。

  一名店主说:“为了应对执法检查,门店大多只在早晨6点至9点间营业,9点工商所的警笛一响大家就拉闸关门。只要你铁闸关着,在里面做什么他是不管的。”还有店主告诉记者,工商所一个副所长天天带队检查旧服装门店,但副所长的弟弟就在卖旧西装。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非法倾倒和堆放进口的固体废物均可入刑。但记者查阅公开的裁判文书发现,在近两年高压打击之下,竟然没有一家仓库的老板或工人因此受到刑法制裁。从2013年至今,因非法处置洋垃圾而在陆丰获刑者仅有3人,其中2名是受人雇请运输旧服装的外省货车司机,1人是陆丰籍摩托车司机。记者就这些情况采访陆丰市打私办负责人,对方表示“有些仓库货量不多没达到移交司法的标准,另一些仓库老板得到消息跑路未被抓获归案”。

  陆丰市打私办还表示,从2013年至今,该市已有4名科级干部因打击境外旧服装不力而受到问责免职,其中包括碣石镇原书记和镇长。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刘茁卉、李芮、关桂峰、王俊禄、赖雨晨、覃星星、袁慧晶、李鲲采写。)

编辑:SN123

相关热词搜索:万人|十几|家店

上一篇:收费公路亏损疑被夸大:贷款年限与收费期不匹配
下一篇:聂树斌案前代理律师:曾多次被各种理由拒绝阅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