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7位发言人
曾 涛(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姚 广(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至五次会议)
周 觉(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
曾建徽(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
姜恩柱(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李肇星(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至五次会议)
傅 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
全国政协13位发言人
孙起孟(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陆 平(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至三次会议)
孙轶青(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至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
卢之超(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至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
李鹿野(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
钱李仁(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
梁金泉(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至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
田曾佩(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至三次会议)
齐怀远(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至五次会议)
张国祥(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至二次会议)
吴建民(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至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赵启正(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至五次会议)
吕新华(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今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将拉开两会的大幕,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将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1983年起,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都要在两会开幕前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两场发布会备受关注,记者提问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其中不乏敏感问题。作为发言人,不仅要予以回应,还要应对得当。曾担任全国政协发言人的“魅力外交家”吴建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做发言人最重要是“吃透精神”,对于尖锐刁钻问题不能回避,正如前总理朱镕基所说:“一提到尖锐的问题,我的灵感就来了”。
1 人选 多有外交或新闻工作经验
1983年,全国两会正式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过去30多年间,已有20位发言人向世界诠释中国,其中人大7位,政协13位。通过他们的履历可以看出,这些发言人大多有过外交和新闻工作经验。
曾有过外交部工作经历的,不仅包括现任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和全国政协发言人吕新华,还包括人大前发言人李肇星、姜恩柱、周觉、姚广等,以及政协前发言人吴建民、齐怀远、田曾佩、李鹿野等。
除外交经历外,很多发言人也有在新闻和宣传机构工作的经历。如全国人大首位发言人曾涛,曾任新华社社长;全国政协前发言人钱李仁,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上一任全国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则是国务院新闻办前主任。
“两会发言人要有宽阔的视野,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内政和外交,还要对世界有充分认识,因为你说出来的话既要让中国公众了解,也要让国际公众理解。”吴建民表示,相比其他某个部门的发言人,人大和政协发言人所涉及的问题会更广。
2 筹备 “要准备到最后一分钟”
吴建民称,发言人的作用首先是对外告知大会议程,其次是对记者提出的、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答复。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至2014年,人大和政协发言人共回答了中外记者百余个问题,话题涵盖立法、经济、选举、反腐、环保、国防、外交等多个领域。
新闻发布会持续一个多小时,并向国内外现场直播。这两场发布会的幕后不仅凝聚了发言人数十年的工作积累,也包含了两会前事无巨细的大量准备工作。一次发布会究竟要准备多长时间?吴建民表示,具体准备时间和发言人的风格有关,除了平时的积累,一般会准备一个多月。
全国人大前发言人姜恩柱曾表示,通常元旦一过,马上会召开若干次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参加的座谈会,还会听取中央各媒体的意见。主要讨论国内外热点问题,有哪些重点问题和刁难问题。准备问题的面非常广,一般有十几个大类,几百个问题,少的准备两百多个问题,多的准备三百多个问题,并研究怎么回答。
据公开报道,准备的材料中一般包括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最新官方口径,政府部门过去一年的作为,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还要关注网民的意见。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历年总被提到的“必答题”,傅莹曾表示,关于军费似乎是人大新闻发布会的必答题,每年这个问题都会出来。
在众多的话题中如何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准备?在吴建民看来,发言人要抓住重点,不能十个手指抓跳蚤,精力完全分散,“越是临近发布会时越要注意最近几天发生的大家关注的事件,这些问题都要重点准备,绝非浅尝辄止,要准备到最后一分钟,我直到上会场还在思考。”
发言人都会进行“直到最后一分钟”的周密准备,姜恩柱回忆称,在发布会前,各有关单位会提供应对刁钻问题的口径。
3 应答 准备过程中“吃透精神”最重要
充分的准备,直接关乎发言人临场是否能够给出准确无误的应答。吴建民认为,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吃透精神”,即清楚了解中央精神和政策的边界,本次两会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搞清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用具体事例说明政策和制度。
两会新闻发布会作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政府政策和制度的重要窗口,既不能太死板,又要严守政策和纲领。在吴建民看来,“吃透精神”就会避免空洞的回答。
他举例说,“2007年,我向中外媒体介绍政协如何参政议政,而非‘橡皮图章’。那时农村合作医疗是热点,我就用这个例子阐述政协发挥的作用。准备这个问题时,我拜访了最早提出这个建议的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与他谈了一个多小时,搞清了事情的原委。”
发言人不仅要避免空洞的回应,还要应对一些敏感问题。回顾近五年来的两会,发言人从未以“无可奉告”等辞令回答。去年,政协发言人吕新华用一句“你懂的”来回答针对周永康案的提问,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吴建民认为,发言人不应该回避敏感问题,“提刁钻问题是记者的权利,尖锐问题有针对性,这表明公众也很想了解这个问题。刻意回避尖锐问题,反而有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强调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今天。”
对于如何应对敏感问题,吴建民表示,有口径的按照口径说,没有口径的情况下,有一定风险,如果吃透精神就会很有把握讲,“有时刁钻问题提出来后,原来不好说的话反而好说了,因为问题问到这个份儿上了。前总理朱镕基就曾说过,一提到尖锐的问题,我的灵感就来了。”
在吴建民看来,发言人是需要灵感的。在一定场合一定环境下,问到份儿上了,灵感就会冒出来。2012年,全国政协发布会上,赵启正对薄熙来事件的回应是:“你如果有兴趣,在全国人大开幕时,你可能会遇到薄熙来,你采访他就是了。”
吴建民强调,发言人要将大家关注的问题和能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行云流水般顺其自然,有个人特色,但绝不是刻意追求的。
4 提问 “有深度的问题能激发灵感”
一场精彩的发布会,除了发言人要做足功夫,还需要记者的配合。吴建民说:“记者也需要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可能发言人原本不打算讲,但你用问题将其灵感激发出来,这就有意思了,记者要发掘发言人的兴奋点。”
2010年至2014年,每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每场有10个左右提问机会。据统计,其中大陆媒体记者获得了70个左右提问机会,港澳台地区媒体接近20个,外国媒体记者为20多个。
回顾过去30多年间两会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吴建民认为,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开放,“我担任发言人时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接受中外记者的专访。另外,发言人也越来越关注记者关心的问题,了解公众关切,尽可能提供一些信息。”
【精彩语录】
★记者:现在有很多关于周永康的消息和报道,发言人对这个事情有没有什么可以透露的?
吕新华:不论是什么人,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的追查和严厉的惩处,绝不是一句空话。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记者: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崛起”这个概念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军费不断地增长,这看起来并不是十分和平……
傅莹:如果我们国家发展强大,繁荣昌盛,然后我们有一个很弱的国防力量,我们就和平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记者:我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复杂……
李肇星:我就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复杂问题,如果问题都这么简单,还需要像你这样资深的记者来参与讨论吗?(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实习生 沙璐
(原标题:备两三百问题 发言人“迎战”新闻发布会)
编辑:SN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