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南京市两会上,长江五桥(梅子洲过江通道)开工建设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然而,围绕长江五桥建设方案的争论,仍然在继续。
主桥到底是建桥还是建隧道?具体方案已经争论了六七年,一直在两套方案中比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交通部门以“桥加隧”的方案上报给了南京市政府,但是,桥隧之争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不少专家提出异议,认为建隧是国际国内的趋势,而如果建桥,长江黄金水道将被“腰斩”,影响通航。而主张建桥的方案则认为,建桥的造价低而且技术成熟,建设难度也小。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顾元森 刘伟伟/文
施向辉/摄
快报探访:穿越江心洲的南京长江五桥
南京长江五桥,又称梅子洲过江通道,是列入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城市总体(1995-2010)规划》中南京对外交通“五桥一隧”的跨江大桥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2012年修编)》中29座公路桥之一。
或许不少人对梅子洲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实际上,它就是江心洲。按照规划,长江五桥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下游约5公里、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起点位于宁合高速五里桥互通,跨越长江主航道后于江心洲登陆,并与规划中的葡园路形成互通。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南京河西“青奥轴线”的南京眼,“南京长江五桥”江南隧道的入口就在这附近。整条隧道穿越燕山路、江东路、庐山路、南京眼步行桥以及青奥森林公园,最后从江心洲的葡园路出来。
过江的主通道在哪呢?记者来到江北,未来,主通道将以桥或隧道的方式,跨过或穿越绿水湾湿地公园。南岸以江心洲为起点,连接北岸的浦口五里桥附近。
建桥还是建隧?争论了六七年还没有定
据了解,南京长江五桥分为两段,一段是从江心洲往南穿过夹江段,另一段是从江心洲往北穿过长江主航道段。夹江段的建设方案基本一致,各方都认为应该建隧道,目前争议主要是长江主航道段,这一段到底是建桥,还是建隧道比较好?
根据中交公规院、铁四院联合编制完成的长江五桥过江通道研究报告,夹江采用隧道方案,主江对桥梁和隧道方案进行了同等深度研究,最终形成“桥梁”和“隧道”两个备选方案。
记者注意到,目前关于南京长江五桥主桥建设的方案,全部是围绕着“建桥”进行的。但在“走程序”的过程中,建“隧道”还是“桥梁”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
其实,早在2008年,南京市交通局就开展了南京长江五桥过江通道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完成研究报告初稿。但之后主江上究竟是建桥还是建隧就成了问号。
“引桥”为江下隧道,“主桥”为跨江桥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南京重大路桥指挥部启动了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结合绕城公路的城市化改造,以及青奥轴线地下工程的先期实施实际情况,对项目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重新进行了论证 ,并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部分专题最新成果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修编,正式报市发改委。
2013年,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的17项专题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并陆续进入专项评审阶段。
记者了解到,由于桥隧方案迟迟未确定,在对两个方案进行同深度比较后,2014年2月17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和南京重大路桥指挥部以桥梁方案的建议,就长江五桥前期工作向南京市政府进行汇报,希望市政府尽快明确长江五桥桥隧方案决策意见,以便正式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推进后续报批工作。
2014年2月19日召开的相关会议明确,长江五桥过江通道项目定位为城市快速过江通道。综合考虑技术风险和投资成本等因素,根据技术经济论证结论和专家咨询意见,跨江段工程方案原则上采用桥隧结合过江方案,按长江五桥项目报批,由交通集团作为出资人,市财政为主要负责提供项目资本金。
五大焦点之争
围绕主桥的方案,形成了两方意见。“主桥派”认为,桥梁方案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技术和施工难度较小;而“主隧派”认为,建隧道是当前的一种趋势,不但不影响航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更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认为:桥梁与隧道各有利弊,关键要因地制宜,“宜桥则桥、宜隧则隧、桥隧并举”。他指出,过江通道涉及到交通、城建、环境一系列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慎重,从全局进行比较。
技术之争
桥梁和隧道哪个施工难度更小
南京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国内造桥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风险远远小于隧道。钱七虎院士表示,主桥部分建隧道难度的确比较大,南京水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也表示,“目前国内外建设大直径过江隧道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南京已有了纬七路、纬三路过江隧道的建设经验,而武汉、上海也都建设了多条过江隧道,相对来说施工难度不是太大 。”
造价之争
总造价隧道方案要多出10亿
最终形成主江桥梁和隧道两个备选方案中,隧道要比桥梁造价多出10多亿,也是南京交通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位官员说,从经济角度考虑,桥梁的造价成本更低。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原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院长王用中则给现代快报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采用桥梁方案,需多征100多亩土地,而建隧道的征地面积只有其十分之一。如果采用桥梁方案,桥梁高架对于通道两侧的土地利用也会有限制。他认为,通过比较桥梁、隧道各自的优劣,南京长江五桥在长江主航道段建隧道比较合适。
航道之争
桥建得太多,长江水道是否受影响
钱七虎院士分析,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作为国家战略的经济带,岸线尤为宝贵,目前我国长江上已有大桥60多座,足够多了,而且这么多的桥严重影响到了航运,长江作为水上通道,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通航上,长江每年都会发生百起轮船撞桥事故。广州九江大桥事故也给了大家深刻的教训。钱七虎院士建议,有关部门要分析建桥对航运的影响,不合理建桥,造成桥过多过密,给水上航运设置障碍,最大影响就是航运码头,大型吨位的船舶无法停靠,导致航运码头利用率低、甚至空置。
桥墩过多过密,会影响航道的畅通。一位河流泥沙专家曾测量过,洪水期间受桥墩的制约,使其水位至少提高0.03米左右,其波及面积达30—50公里。同时,还因桥墩的作用导致泥沙淤积,河床变迁。
南京交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由于目前船越造越大,对通航条件要求较高,长江大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航的需求,如建隧道,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通行之争
建隧道是大势所趋,交通更便利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从国际和国内的趋势来看,隧道是大势所趋。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桥隧之争”,但最终的方案都是“桥改隧”。比如渤海湾、琼州海峡等。
他给出了长江五桥“宜隧不宜桥”的两个理由:1.建桥容易受气候影响,隧道可以做到全天候运营,不受大风、大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而桥梁方案则受到恶劣条件的限制,特殊情况下需要关闭,对城市周边交通有影响。2.大桥目标明显,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和军事袭击。隧道隐蔽性好,还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地震。
钱七虎院士也以上海为例,他说很多出租车司机过黄浦江时都愿意走隧道,不愿意走桥,为什么?因为走桥花时间,要绕很远才能上引桥,而隧道就是“直来直去”,交通更便利。
“南京长江五桥如果是建桥,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钱七虎院士说,跨江大桥的引桥部分需要征地拆迁,而目前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当前土地资源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建隧道是最节省空间的选择。
钱七虎院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桥两端分别是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南京绿水湾湿地公园,一座桥建在那里,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日前特地来到南京绿水湾湿地公园,这也是南京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公园被长江大堤分为两部分,有大量滩涂、芦苇以及果园……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桥梁建成后,几十米一个的桥墩也将穿越公园,这些粗大的桥墩和周边环境不但不协调,而且对于湿地公园的生态也是一种损伤。江苏省野鸟会的资深专家范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绿水湾湿地公园栖息着很多鸟,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东方黑鹳都是在这里发现的。一旦大桥建成,这些鸟儿们的栖息地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家园。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由江苏省环科院编制的《南京长江梅子洲过江通道工程》环评是根据“桥加隧”的方案编制的。环评显示,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长江五桥项目涉及到生态红线的区域为南京绿水湾湿地公园、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及24.76平方公里。
根据环评的评估,南京长江五桥的主桥部分建成后的生态影响主要来自于路边灰尘随雨水冲刷进入长江和绿水湾湿地公园。车辆穿越绿水湾湿地公园时噪音和灯光会影响公园内动物们的生活。
不过,环评也提出了建跨江大桥、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建议:应该有完备的路面雨水导流设施,严格消除雨水、污水直接排入长江或绿水湾湿地公园的现象。穿过绿水湾湿地公园内的跨江大桥上应有封闭式不透明隔音墙,同时在相应位置设置车辆禁止鸣笛标志,把噪音和灯光对绿水湾湿地公园的影响降至最低。
生态之争
建桥跨越两大“红线区”,会否影响生态
链接
长江五桥过江通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17项专题
17项专题分别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用地地址灾害调查与危险性评估;沿线压覆矿产评估;工程地址勘察;水文测验,桥区洪、中、枯水期船舶航迹线规划;水文分析计算;水下地形测量;河势演变分析补充报告;河工模型试验;船舶撞击力及防撞方案研究;陆域1:2000地形图测量、管线探测;交通量预测及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含水源保护区影响论证);桥梁通航安全论证、通航环境论证(含船舶航行数值模拟研究);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节能评估。
10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应建隧道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南京市一家规划设计院的桥梁专家,他曾参与了长江五桥过江通道工程的专家咨询会。但当记者提出想向他咨询相关情况时,他却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相应的专家咨询会。对这一工程情况并不清楚,并请记者咨询交通规划部门。而当记者向有关规划专家了解情况时,对方也婉拒了采访。“南京的相关专家和部门可能有他们的顾虑,不愿多谈这个项目。”业内人士称,对这个项目,最好再进行充分的论证,毕竟这是投资数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应该科学决策。
在刚结束不久的南京市两会上,就有10位代表就长江五桥建设方案提出建议。南京市人大代表路有智等在建议中提到,从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城市长远战略发展等角度,结合目前已经开通的纬七路隧道和地铁10号线越江通道便利和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建议在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之间不宜采用桥梁过江的方式,尽量以隧道过江方式为宜。
路有智以长江五桥举例,她认为,与桥梁相比,隧道与绿水湾湿地公园、梅子洲规划港区、梅子洲生态科技岛的规划与景观更协调,对城市的扰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更加符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理念和江北新区的长远规划建设,同时在交通运输、征地、拆迁、国防战备、全天候运营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她建议采用隧道过江方式。
目前还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南京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项目还停留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17项专题研究还没有完成,因此最终方案并没有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由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在征求平行部门意见的同时,各部门会提出对这个项目的评审意见。”该负责人表示,如果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会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形成的专家意见,作为批复的主要依据。而此时,建桥还是建隧的方案才最终确定,然后再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长江五桥的17项专题研究中,审批单位既有国家部门,也有省市部门,每一项专题评审均要求有专家参与。其中前12项去年底已经通过了相关评审或取得批复,剩余5项专题需要待桥隧形式确定之后进入审批流程。
记者从江苏省环保厅了解到,南京长江梅子洲过江通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但距离受理和批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次公示结束后,环评报告将形成送审稿,由第三方进行技术评估,形成评估意见,才能进入到受理流程。在拟批准项目之前,环保部门还要再度进行公示,公开审批结果。对可能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项目,可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确定最终方案,何时召开专题评审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7项专题中剩余5项专题的审批已经开始。南京市重大路桥指挥部网站的信息显示,2014年11月15日~16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南京组织开展了梅子洲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五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专家组认为方案编制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同意通过评审。2015年1月4日,《南京长江五桥(梅子洲过江通道)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专家组一致通过《论证报告》并提出相关评审意见。但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节能评估等专题还未通过最终审批。
这也意味着,目前关于长江五桥的建设,继续以桥梁方案在往前推进,但这一方案的最终确定,并没有召开专题评审会。有专家指出,最终方案的确定不应是政府部门单独确定,而应召开专题评审会。
(原标题:南京“长江五桥”建桥还是建隧争论了六七年还没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