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梦洁 北京报道
商务部网站显示,中国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FDI)约为1196亿美元,增长1.7%;2014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029亿美元,增长14.1%。
虽然从数值上看,此前外界关注的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的说法并未实现,但2014年两者的差值相较于2013年(274.16亿美元)已缩减至167亿美元,将近64%的幅度。
“(对外投资)如果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就2014年商务形势和工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普遍规律,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
对外投资维持两位数增长
2014年是对外投资首破千亿美元大关的节点。利用外资自2010年跃升千亿美元平台后,此后四年一直徘徊在1100亿美元的水平上,而对外投资则是一年一个台阶,2011年破600亿美元,最终在2014年与FDI比肩,双双进入千亿美元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规模与2014年12月单月的贡献分不开。
2014年12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131亿美元,约占全年总金额的13%,比上年同期(99.3亿美元)约高32个百分点,这一规模不仅创下了年内新高,也是继2013年3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值。
对此,交行金研中心研究院分析师刘学智预计,2015年对外投资增长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速维持在10%以上。
相较于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实则有所后退。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吸引外资增速同比增长1.7%,增幅度比上年收窄了3.55个百分点,而对外投资仍维持两位数的增速。
1月1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钟山在国新办举行的201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表示,我国对外的投资规模恐怕比1029亿美元要大一些。主要的原因是对外投资的统计口径需要调整,事实上,中国实际的对外投资规模要比公布的数据高。
自2003年开始建立对外投资统计制度以来,商务部公布的对外投资数据多是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若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中国整个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就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当年对外投资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蝉联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若按照整个对外直接投资总规模来看,对内投资实际已超过对外投资,中国已于2013年进入双向投资平衡的时代。刘学智预计,2014年包括金融类在内的整个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约为1400亿美元规模。
据悉,商务部将会同国家统计局等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很快对外公布准确的对外投资存量和增量统计数据。
服务业成最大亮点
在刘学智看来,从制造大国到资本大国的意义在于,宏观来说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内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推动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微观来说,有利于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向价值链更高端的环节攀升。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在2014年,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对外投资,服务业成最大亮点,尤其是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上升,达到了55.4%,比上年(52.3%)提高了3.1个百分点,占比高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而中国对服务业投资增长更是骤增27.1%,占比提高到64.6%。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前期货物贸易和吸收外资是主渠道,后期“走出去”、服务贸易逐步发力,参与全球价值链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亦认为,对外投资潜力之一,在于服务业投资所带来的资本回报率。
根据商务部的《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单位服务出口拉动的增加值远高于货物出口。以2012年为例,我国每1000美元服务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为848美元。从服务贸易分项目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为通信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和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相对较低。
“以前中国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服务业占比提高,能够提高投资收益。”刘学智表示,这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部副主任郝红梅也认为,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动力在于本身起点较低,另外由于国企服务业较弱,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2014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走出去水平”,被列入商务部2015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中。
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
编辑:SN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