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学名马铃薯,又叫山药蛋、洋芋、地蛋……光从这些名字上看,就知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不高。可是,不受重视的土蛋蛋,现在扬眉吐气了!
农业部官员前天表示,要力争实现目前土豆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要在不挤占前三大主粮空间的前提下,扩大其种植面积,提高其亩产量。
可是,政府来推动能成功吗?
这里有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可供参考。
第一个例子是日本政府向国民推广牛奶的成功。
过去,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很少吃面食。但在二战后,日本掀起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虽然战后特殊时期日本食品供给不足,但日本政府大量向美国进口牛奶、面包。1954年,日本还针对中小学生午饭专门出台《学校营养午餐法》,实行全国统一配餐,规定午餐必须喝200毫升牛奶。渐渐地,日本国民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体质明显提高,50年里平均身高增长10厘米。
第二个例子是英国倡议食用大闸蟹的失败。
英国泰晤士河大闸蟹泛滥,因缺少公敌,严重影响生态系统。怎么办?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题研究小组。他们发现,大闸蟹在中国和东南亚是美味佳肴,于是提倡英国人要多多捕捉大闸蟹,将其做成盘中的美食。
英国食品标准局还特别为此进行检测,宣布泰晤士河里的大闸蟹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食用。
可是,英国人的回应十分冷淡。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怎么吃怎么做。另一个原因,据说英国人从来不待见淡水水产,人家看重的是金枪鱼、三文鱼这样的海鲜。
对比两个例子,日本政府推广喝奶的成功,是因为牛奶好喝、营养丰富,老百姓愿意喝。而英国倡议食蟹遇冷,是因为老百姓不爱吃。看起来,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尊重规律尊重人的本性。
细究土豆的推广流程,大概有三个环节都要说到尊重规律尊重人的本性。
首先,政府说扩大种植,你得给农民一个改种马铃薯的理由先。
为啥不种山药、高粱、大麦,而种马铃薯?你得让他获得实在的好处。趋利避害为人之本能嘛。我们知道,几百年前的东北大地上曾经遍植高粱,可后来者的玉米却几乎将它驱逐殆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玉米单产量更高,同样种一亩地,打出来的粮食能让我吃得更饱啊。
即使是土豆的产量更高,但卖不出去,烂地里怎么办?有网友说,宁夏的土豆2毛8一斤都没人要,种植的农民亏惨了。没有经济效益,怎么让农民放心种?
其次,在流通领域,怎么让马铃薯更好地流通起来,这也是个问题。都说渠道为王嘛,无利可图,东西再好也很难到老百姓手上。现在有的超市卖彩色马铃薯,据说不但好看,还可以生吃,售价高,还受欢迎。这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最后,你得给嘴巴一个理由先,为啥它要多吃点马铃薯,而少吃点芋头、红薯?说到底,需求是决定土豆能否上位的关键。舌头长在老百姓身上,好不好吃,吃下去对身体好坏,老百姓心里明白,如果他们吃着不爽,再好的政策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