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腕治霾”需要各地方政府的响应
2014-12-22 18:00:08   来自:泉州新闻网   评论:0

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自今年3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市环保部门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近10万家次,立案处罚2569起,处罚金额8949.38万元。(12月22日中国新闻网)

近几年,雾霾持续光顾华北大部分地区,而作为雾霾重灾区的北京为了举办重要赛事或是会议也在积极地治霾。因此,治理雾霾工作经常性的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群众对此也是非常关注。可以说北京市责无旁贷的成为了治理雾霾的“领头羊”,取得了局大的成效。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今年以来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近10万家次,处罚金额8949.38万元;检查各类机动车1146.54万辆次,处罚排放超标车13172辆次,可以说是出了“重拳”,其决心和做法应该被深受雾霾之害的城市效仿。

据中科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北京PM2.5大约30%到40%来自于区域的协同“贡献”。因此治理雾霾污染不是某一单独地区单独造成的,而是一片区域积蓄而成的,如果仅仅北京严厉治霾是不够的,而是应该整片区域联防联控,统一的进行行动。因此就需要在治理雾霾上各地树立“全国一盘棋”思维,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特别是京津冀这样的“连锁城市”,一损俱损,绝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所以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各自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强沟通,协同作战,实行区域联防联控。但是时至今日,相关省市对联动治污进行的表态并没有跟上雾霾再来袭的脚步。

此外,现在治理雾霾成的成本主要依靠政府,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治理雾霾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原因。一般而言,行政手段见效快,但成本比较高,因此要求政府尽量采取相对市场化的手段参与雾霾治理过程,可以加强对涉事的个人或企业的罚款,增加治霾相关税收,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大治霾资金。此外,还需要进行平衡各种环境治理投入的边际收益,优先选择雾霾治理收益高的治理措施。

回溯国内环境治理的历程,不难发现,我们出台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的起步其实不算晚,但长达十几年的环境治理结果却是,旧有环境不仅未得到改善,而且还越来越严重,从看不见的土壤污染,到看得见的水污染,进而雾霾污染,这都表明了与一些官员不重视,少重视有关,因此,必须要提高环境治理政绩的比重,切实的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同样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治理环境污染才不是一句空话。(雨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李克强:以铁路合作为契机巩固中泰传统友好
下一篇:山东高院法官单独会见聂树斌母亲(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