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2月16日电(记者张琴)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委员会获悉,重庆市黔江区石家镇石家社区群众近日在小地名贺家洞寻找地下水抗旱救灾时,在洞中发现了一大型火药工坊遗址群,其炼硝场所、设施均未受损。
据了解,贺家洞洞长约2公里,洞内宽二三十米,高数十米。火药工坊遗址群距洞口约五六百米,有灶台、硝池20多个。灶台和硝池均呈圆形,块石砌成,跟土家族煮饭的灶台一样,灶台口径在6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硝池口径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整个洞内都有采挖硝土的痕迹,火药工坊遗址群面积较大。
考古专家表示,该火药工坊遗址群,从形态看始于清朝,因为在溶洞内保存比较完好,属国内少见,能够再现古代制硝工艺流程原貌,对研究明清时期的矿冶开采具有极高的价值。川东、鄂西一带是最早用熬硝生产火药的地方,制造炸药需硫磺、硝土、木炭。武陵山区喀斯特地貌恰好有天然硝土,土家族人就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一千年前就开始为制造炸药提供原材料。
编辑:S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