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出台】普通高中全面施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九月,国家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今天(16号),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两个相关的具体配套方案,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
按照新方案的要求,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具体到五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包括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 纪守法等方面表现。重点依据的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等。二是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科情况。三是身心健康,考
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等,将重点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等情 况。四是艺术素养,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看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各个方面的兴趣特长以及参加艺术活动的成
果。五是社会实践,包括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这五大要求,涵盖了中学 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内容,不仅要作为中学教育的导向,也明确了高校招生录取将把它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教育部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提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要求,制定具体办法,于2015年年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小学和初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地参照制定。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体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又将逐步与升学这个学生最切身的利益环节直接联系起来,因此保证它的客观、公正和科学至关重要。
新方案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设计了详细的流程。一是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
单,做到有据可查。二是整理遴选。每个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出自己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记录和典型材料,特别是将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必须要学生
签字确认。三是公开审核。每位学生遴选出的与招生相关的记录和材料必须在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 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四是形成档案。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提出统一格式要求,各个学校汇总相关材料,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里包括品德、学
业、身心等五个方面的成长记录,学生自我陈述和教师的评语,还要包括典型事实及证明材料。第五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材料的使用,高中的责任是充分
利用这些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而招生当中如何评价这些材料的权力,则是交给了大学。从整体流程环节可以看出,综合素
质评价一是把记录和评价分开,中学负责客观记录,大学根据自己的选才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和使用办法。二是制定了严格的公开公示制度,一般性的评价记录,至少 在学校层面公开,而涉及招生录取相关的学生各种记录数据,要由省级部门建立统一平台进行认定和公示,大学才能采用。
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当中,对于学生中学期间成长记录的采信是一个经常的做法,在国内的自主招生过程中,许多高校也已经做过尝试,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这种参考的作用还是比较模糊的。
在许多地方和许多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也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过去这种评价和升学关系不大,教育引导效果自然不如人意。而随着国家考试招生
制度改革的推进,首次明确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对一批倡导素质教育的中学来说,显然是利好消息。很多中学校长希望,在大学今后在自主招生中,学生中学 阶段的全面表现能够占到更多分量。
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部分高校以及浙江省推行的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有了明确的权重而不再作为模糊因子在发挥
作用。而在国家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给出的方向中,未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将不再局限于自主招生。有招生专家表示,下一步高校录取标准趋于多元化,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个性特长都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有专家认为,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疑惑,其实还是源于过去一分决定命运的高考惯性思维,认为“软评价”不如“硬分数”公平。前不久在上海公布的
春季高考改革政策中,首次实现了一名考生可以拿到两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突破。而随着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将来一所大学可以有不同的录取标准,一个考生也可 以拿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一来,分数的作用或许不再有过去那么重要,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就有可能越来越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