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高院副院长:呼格案因缺证据复查耗时9年
2014-12-16 03:40:08   来自:新京报    评论:0

    昨日,内蒙古高院副院长赵建平就呼格案接受媒体采访。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昨日,内蒙古高院副院长赵建平就呼格案接受媒体采访。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呼格案的复查用了9年,曾引起多方质疑。昨日,内蒙古高院副院长赵建平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表示,由于呼格案两名当事人均已不在人世,原审证据先天不足,所以9年的复查时间中,法院一直在核查相关证据,为本次宣判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对于该案宣判后的追责问题,赵建平表示,呼格案宣判后追责程序随即启动,追责将不存在选择性追责的问题,依法依纪该追究谁就追究谁。

  原审证据“先天不足”

  新京报:从2006年呼格吉勒图家属正式申诉,到现在宣判,为何复查和再审用了9年的时间?

  赵建平:这个案件事关两条人命,全社会关注,我们必须审慎对待。另外,我们发现原审的证据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涉及该案的两位当事人均已不在,这给复查和再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所以这9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进行相关的调查。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复查的9年时间里,高院一直在做相关的调查?

  赵建平:是的。这9年来我们的工作一直没有断过,也正是因为这9年的调查工作,才能让再审在25天的时间内结束。

  9年复查一直在核实证据

  新京报:9年的复查过程中,调查都做了哪些工作?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赵建平:复查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当事人已经不在情况下,对事实和证据进行重新确认和分析。我们对当时的证人逐一走访,对案件当中的具体证据进行专业的咨询,然后把这些证据汇总后逐项和呼格吉勒图的供述进行比对,哪些相符、哪些不符,这些都为我们后期再审的定案提供了充分确实的依据。

  新京报:有人认为9年之所以没有结果,是因为这个案件的复查存在相当大的阻力,你怎么看?

  赵建平:那只是外界的说法。我的了解是,无论是在法院内部还是法院外部,我们没有任何阻力,只有压力。压力就是上面我所说的事关两条人命、证据上的问题、呼格家属的期待、还有社会的关注。

  按调查程序依法依纪追责

  新京报: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将呼格吉勒图案定性为错案。这个案件会给内蒙古法院带来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赵建平:应该说这个案件发生的时间非常久远,原来案件的审理确实有问题,这也与当时的办案水平有一些关联。不容否认,这个案件原来的审理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们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避免类似案件出现。

  新京报:呼格吉勒图被宣判无罪,随后的追责程序已经启动,这次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领导,层级非常高。法院的追责已经展开了吗?

  赵建平:对于法院系统来说,我们首先会对该案涉及的法院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新京报:全部人员都要追责吗?还是只对重点人员追责?

  赵建平:不存在选择性追责的问题,我们会按照调查的程序,依法依纪该追究谁就追究谁。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原标题:不会选择性追责)

相关热词搜索:高院|呼格案

上一篇:北京护国寺将启动文物征收腾退
下一篇: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受审 贪腐大案引入陪审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