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00岁的明城墙首次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烛光祭活动。城墙如果有生命,也一定会为30万死难者哭泣。 昨晚7点,中华门瓮城内,“城墙魂·烛光祭”悼念活动准时开始,1500支寄托哀思的白色蜡烛被点亮。从晚6点开始,中华门瓮城开始免费开放,除了200多名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外,数百名市民自发地来到这里,参加悼念活动。陆续赶来的市民有上千人之多,他们身着深色的服装,表情严肃,对牺牲的先烈和死难的同胞,献上了真诚的悼念,并对和平表达了自己的祈愿。
见习记者 徐红艳
现代快报记者 朱蓓/文
顾炜 马晶晶 赵杰/摄
千人“烛光祭”悼同胞
在瓮城内,蜡烛被摆成了“12·13”和“南京”的字样,市民和学生们围着蜡烛肃立默哀。无论是年轻还是沧桑的脸庞,都写着对那份历史的沉重记忆。在默哀仪式之后,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的大二学生康琪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强大的重要,让我们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示未来,圆梦中华。”
随着夜幕降临,中华门瓮城内及三层平台上,烛光伴着泪光,寒风里满是哀思。在一排排跳动的火苗前,人们脱帽、鞠躬、献菊、离开,简单的4个动作,一切都井然有序。古老的城墙、清香的白菊、斑驳的烛影,仪式结束后,很多老人和小孩静静地围绕在白烛前,久久不愿离去。
中华门城堡的工作人员杨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准备的1000余枝白菊都被领完,仍有市民陆续前来寄托哀思。“过去这里也办过其他活动,但这次感觉很不一样。”
昨晚比平时多出数十倍的人流并没有让工作人员感到忙碌,反而感觉到了一丝“欣慰”,“我们每个人都佩戴了小白花,都是自己做的。我在南京生活十五年了,每年都会去江东门纪念馆一到两次,来南京的亲戚朋友,我都会带他们去,历史应该被更多人记住。”
600岁中华门见证城殇
中华门历经风雨,从明朝至今见证了南京城的历史兴衰,而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是当年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南京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介绍,在日军攻击南京城时,中华门曾经发生了一场长达三天三夜的惨烈战斗,当时守卫中华门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与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一个团几近全军覆没。日前,一组关于中华门的照片揭露了当时日军对古城墙的破坏,飞机、坦克、迫击炮、加农炮,大量火力猛烈轰炸之下,中华门城楼被轰塌。这是南京十三座城门中唯一一座明代规制的城楼,宏伟巍峨,但自此不见踪迹。“被日军炸毁的城楼非常珍贵,材料等已经无从考证,要修复也缺乏依据。”杨国庆遗憾地说。
1937年12月12日,中华门失守。除了在这里牺牲的战士们,在此后的几天里,中华门附近还有大量无辜市民被日军驱赶到一起屠杀。这座古城门见证了日军的残忍,也见证了先烈的英勇抵抗。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书记曹方卿说,选择在中华门瓮城内举行“烛光祭”,就是考虑到了当时曾在这里发生的惨烈抗争和那些在这里被杀害的无辜百姓,祭奠在这里牺牲的英烈和死难者。
八旬老人:无法忘记日军的刺刀
现场参加“烛光祭”的有不少是一家人一同前来,很多家长还带着孩子。家住中华门附近的孔奶奶,今年已经70岁。除了子女外,她还特地带上了小孙子,来参加悼念活动。“现在的孩子对1937年的理解仅仅是从书本上,没有什么切身感受,我觉得这是一场高规格的爱国主义教育。”孔奶奶的女儿说。
17岁的常州小伙杨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是大一新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曾参观过江东门纪念馆,但当时太小,印象已经很模糊。“过去对于这段历史的印象,只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图片和文字,来到南京后,切实地在公祭日感受南京的氛围,参加悼念活动,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对现在的和平更加珍惜。”
说到1937年,今年84岁的刘士英老人有说不完的话,流不尽的眼泪。昨夜,她也来到中华门城堡三层平台上,为无数在屠杀中死去的亡灵送上一枝白菊。7岁那年,她跟随家人逃荒到了南京六合,投靠二叔一家。好景不长,1937年下半年,刚满7岁的她就亲眼目睹了日本士兵拿着刺刀,逼迫当年才十几岁的堂哥吃死老鼠的情景。“刺刀头上穿了一只老鼠,老鼠那一端就抵在了堂哥的胸口上。”想起当时的细节,泪水逐渐沾湿了刘奶奶满是皱纹的眼角。由于日本人用力太大,刘奶奶说,堂哥的身体甚至被刺刀给撑了起来,像是挂在墙上一般。由于年龄还小,刘奶奶和姐姐当时害怕得大哭了起来。多亏二婶及时赶到,又是哭又是求饶,刘奶奶说,日本士兵这才放松了警惕,堂哥最终死里逃生。
江东门纪念馆
众人手捧蜡烛
为死难者守灵
夜幕初降,祭场里的长明火仍在燃烧,1213支蜡烛陆续点亮,僧侣们的诵经声不绝于耳……13日晚,近300名青少年、僧侣和国际友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祭场内,手托蜡烛、低头默哀,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守灵暨烛光祭活动。
活动开始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三学生刘莹,换上了洁白的护士服;南京晓庄学院大二学生张瑜和同学们去购买了数枝菊花,准备活动结束后放在祭坛上寄托哀思;来自江东门小学五年级的王恒秀则在老师指导下点燃了手中的蜡烛,她缓步走向祭场并小心地用手护住烛光,不让夜风将火吹灭。
尽管年龄不大,但王恒秀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不理解,为什么人类要互相残杀?为什么要有战争?”眼含盈盈泪水,王恒秀说,今年12月起,学校开始南京大屠杀专史的教育,让她了解到77年前侵略者在南京屠杀同胞的罪行。刘莹说,听到烛光祭的消息,大家都争着报名,希望能参与到悼念同胞的活动中。很荣幸,作为学校的50名代表之一,见证了如此庄重的祭奠仪式。
“烛光映照历史,烛光点亮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纪念馆已连续多年举行烛光祭奠活动,今年意义更加特殊。国家高规格祭奠逝者,更加凸显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孜孜以求。据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暨烛光祭活动自2009年起,已连续6年邀请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一起悼念遇难同胞,祈祷世界和平。
通讯员 芦鹏
现代快报记者 毛丽萍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