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中国自己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获得了一个国际海事机构的批准,这是朝着其全球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该系统是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回应,中国希望它在全球范围内能获得广泛接受。
据美国《纽约时报》12月5日报道,国际海事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是负责在制定国际航运标准的联合国机构。该委员会在11月17日至21日的会议上,正式把中国的北斗系统列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已经成为继GPS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之后,获得海上安全委员会认可的第三个海上作业系统。
列入北斗“是因为它能够在覆盖区域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数据,”凯文·波尔彼得表示。他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研究中国的太空计划和信息战问题。
中国第一次测试北斗系统是在2000年,此后该国投入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来开发它,以便与与GPS抗衡,降低该国对GPS的依赖。中国规定公安、抢险救灾和旅游等政府部门使用国产系统。
2013年1月,交通运输部责令九个省为所有旅游大巴、长途客车和运送“危险物品”的车辆安装北斗系统。这九个省制造的新重型卡车必须安装该系统,否则无法获得交通运输许可证,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说。
但北斗还不是一个成熟系统,尚未做好在全球范围内和GPS竞争的准备,分析师说。目前,GPS在中国导航市场上占有95%的份额。
“我觉得北斗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消息,不会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高涨,”波尔彼得说,因为GPS的可靠性经过了数十年的考验,它有很高的准确性,而且GPS接收器也更便宜。
然而,北斗系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2012年,该国最高军事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敦促中国研究人员提高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他还称该系统为国家和军队树立了一个“里程碑”。次年,中国强大的发改委为北斗制定了全国性发展计划。
中国政府不满足于国内对北斗系统的采用,还设立目标,决心到2020年,用35个对地静止和非静止轨道的卫星提供覆盖全球的信号。去年,北斗卫星系统应用中心的主任告诉记者,为了促进其他亚洲国家对该系统的采用,中国免费用它提供民用服务。
政府说,从柬埔寨的出租车调度服务,到缅甸的土地使用管理,该系统正在亚洲各地进行测试。
“中国认为北斗系统的开发是其军事和经济安全的关键要素,并将其作为国家级基础设施来建设,”波尔彼得说。
中国政府希望减少对GPS的依赖,因为它担心美国“屏蔽或减少传送到中国的GPS信号,导致中国的精确制导智能武器无法发挥作用,”他说。此外,失去导航信号可能会给很多部门带来影响,比如银行和电力传输部门。
除了安全问题之外,推广北斗系统也有经济上的考量。
到2020年,“中国的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人民币,”中国希望北斗系统能够占据70%至80%的市场份额,波尔彼得说。
中国交通部的代表团参加了海上安全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的会议,并对北斗系统做了介绍。北斗是Big Dipper的中文名字,从太阳系中看去,它是最明亮的星群,长期以来都是旅行者的重要导航标志。
欧洲也在开发伽利略(Galileo)系统,最近几年,中国赶超了他们,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校的助理教授托德·E·汉弗莱斯说。伽利略尚未被列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
“有趣的是,BDS(即北斗)比伽利略后发而先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系统,”汉弗莱斯说。“欧洲的委员会太多,阻碍了他们的步伐。”
(原标题:美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获国际海事机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