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二宪法”制定者:民众对宪法信心不够
2014-12-04 10:30:02   来自:重庆青年报    评论:0

  [导读]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曾参与1982年宪法制定的中国宪法界泰斗廉希圣,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民众对宪法的信心不够,必须通过不断宣传,才能改变。”

  随着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的到来,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曾参与1982年宪法制定和1999年、2004年宪法修订的中国宪法界德高望重的历史亲历者廉希圣,在如今82岁高龄时仍在为健全法治奔波。

  廉希圣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必须通过不断宣传,才能让民众对宪法有足够的信心。

  民众宪法信心待加强

  重庆青年报:我国首个宪法日在即,您认为这是否能有效提高公众对宪法的关注度?

  廉希圣:需要通过政府从上到下不断的宣传,加强公众的意识,慢慢来提高。

  重庆青年报:1957年之后开始流行法律虚无主义,尤其在“文革”时期破坏最为严重。到现在总体而言,民众对宪法的信心是否足够?

  廉希圣:现在民众对宪法的信心不够。

  重庆青年报:怎么才能让个体意识到宪法遭到破坏也会和自己息息相关?

  廉希圣:只能 是 通 过 各 级不断的宣传。

  宪法修订适应市场经济

  重庆青年报:在计划经济下制定的1982年宪法,经过修正案,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与之相适应?

  廉希圣:八二宪法是在计划经济下制定的,但是它总要适应商品经济的需求。在我们几次修改宪法过程中,有几处都涉及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容。比如保护私有财产,还有让人权进入宪法。

  重庆青年报:法 律 是 政 策 的 具 体 化 和 法 律 化,制 定 法律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但政策往往比较原则,怎样在宪法的制定中,平衡不同的群体、阶层的利益和看法?

  廉希圣:宪法规定国家根本性问题,而不规定具体政策,政策的调整宪法不涉及,政策要根据宪法来调整。

  重庆青年报:1981年,宪法修改工作组集中在玉泉山工作。您当时参与起草宪法草案条文,是否有被否定的经历?

  廉希圣:起草法案要经过反复审议,不合适的都会被否定,体现民主讨论的过程。

  静动结合保障宪法实施

  重庆青年报:在宪法的制定中怎么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且能考虑到今后的发展?

  廉希圣:要让静态的宪法文本和在动态过程中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相互配合。

  重庆青年报:从1988年开始,宪法的修正首次使用了修正案的方式,而不是重新立法,迄今一共4次,这对宪法是不是最佳的维护方式?

  廉希圣:美国的修宪就是采用修正案的方式,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就是有助于宪法的稳定性。经常三天两头地修改宪法,完全是另起炉灶,这个是不行的。

  重庆青年报:法治中国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您提过,“如果说哪年就一定能建成法治中国,是要落空的”,那么现在中国的法治进程到了哪一步?

  廉希圣:目前,中国的法治进程还在不断完善中。

编辑:SN12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下一篇:居住证持有人或将享与户籍人口同等多项权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