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学者:体制障碍令进城农民难留下
2014-11-28 02:00:02   来自:南方农村报    评论: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体制障碍造成农民工的报酬不足以让全家在城市落户,教育、福利、住房等等都是问题。

  ●城镇规划和建设要尽可能少征地。

  ●农民进城了,宅基地就可以考虑恢复成农田。坚决禁止城里人到农村买房。

  ●农村贫困归根到底还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多,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城镇化。

  ●农村有三大根本问题——农村社会部落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民兼业化,都不是城镇化自身能解决的。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立新

  城镇化是农村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嘉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城镇化要让来自农村的青年能在城市立足。肖金成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岗位,农民也有留在城里的强烈愿望,城镇化的主要阻碍是体制障碍,而唯有推进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体制障碍令进城农民难留下

  南方农村报(以下简称“南农”):现在从农村出来打工的青年,与父辈不一样,普遍不愿意回农村,也回不去,但他们要在城市立足比较困难,城镇化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肖金成:回不回农村,这对1980年代第一批来城里打工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想过要留下,来城市打工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当年的第一批农民工如今多已返乡。

  但是对于二代农民工(指在城市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长大和接受教育的新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是一定要留下的。二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压根就没回去过,当然想要继续留在城里;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生在农村,但是基本没有农业生产技能,也不想被捆绑在土地上,进城后就没打算回去。

  新一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更强。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追求的是“比农民强”,那么新一代农民工追求的则是“不比城里人差”。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进城农民再回农村,而是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并不只是城市建设。

  南农:工业化提供劳动岗位,他们自己也有留下来的愿望,但为什么还是留不下来呢?

  肖金成:体制的障碍,有经济体制,也有行政体制。体制障碍造成农民工的报酬不足以让全家在城市落户,教育、福利、住房等都是问题。

  南农:户籍制度有没有阻碍城镇化的推进?

  肖金成:我觉得现在户籍制度已经不再是城镇化的障碍了,基本上只要你能买房,就能在城里落户。现在问题变成了如何让更多农民更容易地留在城里。

  过去实行户籍制度,主要考虑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主要靠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涌入城市会损害农业生产。现在看来,这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老人妇女在家种地,对农业产量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南农:我们推进城镇化,要让农民在城市留下,让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都进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进城是不是比青壮年农民更难?

  肖金成:主要问题是城市要给妇女工作岗位,给儿童提供教育,让家庭买得起房,还要能

  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这些都需要政府积极创造条件。相比青壮年入城打工,全家落户的确是更大的挑战。

  城镇化要少征地保耕地

  南农:农民都进城了,谁来种地又会成为新的问题。

  肖金成: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农民进城,知识、资本和科技下乡,让更少的人耕作更多的土地,这就要求土地必须要规模化经营。

  南农:您之前提过,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耕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肖金成:首先,城镇规划和建设要集约化,要尽可能少征地。征地少了,就有更多耕地留下来。比如说,现在中国城市每平方公里也就承载七八千人,除北京上海外很少超过一万人。香港是多少?两万!

  其次,要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农民进城了,宅基地就可以考虑恢复成农田。比如重庆现在实行的“地票”制度,拍卖“耕地占用权”,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实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就是一种宅基地、耕地、建设用地三者有效转换的尝试。现在农村建设用地五倍于城市建设用地,是很浪费的。所以,要坚决禁止城里人到农村买房。

  城镇化是为了谁?为了大多数人。我们是农民占主体的发展中国家,有那么繁重的城镇化任务,没有条件在城市建设中豪华奢侈。城镇应该“经济适用”,不能太奢华,不能只满足少数人对城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要求。

  推进城镇化是脱贫根本措施

  南农:您认为城镇化才是扶贫的良方。

  肖金成:现在通行的扶贫模式只看到了贫困的现象,没有看到贫困的根源。帮农民修路、盖房子,给农民捐款捐衣服,这都不是扶贫。很多扶贫过后的村子,农民住着新衣服住着新房子,照样贫困。

  贫困的根本原因主要由两种。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力低下,又没有工商业。这样的村子最应该鼓励农民进城。

  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民没有参与市场分工,农产品没有市场,农民个人创造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比如,一个村子番薯丰收了,却只能卖几毛钱一斤,种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多了,应该让农民进城。假设总人口600万,原来500万农业人口供给100万城镇人口,农产品价格自然上不去,再怎么扶贫也没用;城镇化后,100万农业人口供应500万城镇人口,农产品自然涨价,农民也就增收了。

  所以说,农村贫困归根到底还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多,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城镇化。

  现行的扶贫模式,还是把农村当做封建社会那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扶贫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让农民继续留在农村,而没有意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农村也在参与社会分工,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扶贫的思路应该改变。

  南农:如此看来,城镇化似乎是解决农村问题的良方,有没有城镇化不能解决的问题?

  肖金成:当然有,城镇化的确至关重要,但也不是对一切问题药到病除。现在农村有三大根本问题——农村社会部落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民兼业化,都不是城镇化自身能解决的。要实现农村社会社区化、农业规模化和农民专业化,还要打破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因为集体经济是这三大问题的经济根源。这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只是其中之一。

  农村就地城镇化外人融不入

  南农:现在珠三角一些农村基本和城市一样,经济好,村民福利好,不再从事农业,这是一种城镇化吗?

  肖金成:城镇化的根本定义,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从这一点来说,这种现象是城镇化。但是这种农村就地城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即我

  说的农村社会部落化。部落是封闭的,外来户永远是外来户,永远融不进去,不像真正的城市,农民来了就可以融入。

  南农: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珠三角城市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打破您所说的这种部落。

  肖金成:这是必须要打破的,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从部落化到社区化的嬗变,否则这种城镇化就是畸形的,因为缺乏融入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国家发改委

上一篇:吉林拟将职教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
下一篇:媒体盘点落马女贪官:有的为权有的为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