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新闻网11月27日讯 (记者 孙虹)黎巴嫩的手工织品、巴林的传统服装、阿曼的饰品、摩洛哥的乐器……27日,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400多件非遗产品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展出。
“摩洛哥伟大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来过泉州,明代的郑和也曾带着船队行驶到阿拉伯国家。泉州因海上丝绸之路而闻名,历史上与很多阿拉伯国家有商贸往来,因此双方有很深的文化渊源。”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加尼姆·希卜里大使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为泉州再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活动之一,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泉州分场活动于此间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说,为庆祝中阿友好年和中阿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今年9月,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在北京开幕,并设西安、银川和泉州三个分会场。
以“丝路精神、再谱新篇”为主题的泉州分会场活动,包括阿拉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和“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摄影作品展两个部分。
以阿拉伯经典《一千零一夜》为主线的非遗大展,分为“天方艺坛——阿拉伯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天方乐坛——阿拉伯传统乐器展示”和“天方民坛——阿拉伯民间文学、民俗及文化空间展示”三个板块,精选约旦、苏丹、阿曼、阿尔及利亚等22个阿拉伯国家的非遗项目展品400多件,以实物陈列、图片、影像等形式,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古老阿拉伯文化的魅力。
“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中国泉州市委副书记周银芳介绍说,1300多年前,大量阿拉伯商人沿着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来到泉州,把伊斯兰文化艺术带到泉州,当时泉州穆斯林多达10万人。
据介绍,目前泉州有阿拉伯后裔5万多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清净寺和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就坐落在泉州。
当天,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在全国征集并评选出80幅优秀摄影作品制作的“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摄影展,同时在福建泉州展出。
此次摄影展以中国人独特的视角,观察阿拉伯世界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等诸多方面,表现了中国人对阿拉伯国家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友好。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