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拟2017年在31个省开展6种常见癌免费筛查
2014-11-27 06:00:06   来自:南方都市报    评论:0

  对于癌症,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癌症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预防的癌症比例还在提高,癌症筛查是个很重要的手段。 

  2012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卫计委发起一项名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北京、广东、山东等9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率先开展,项目主要内容是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包括胃癌和食管癌)和肝癌五大类共6种癌症的高危人群进行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筛查费用全免。该项目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负责实施。该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代敏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央财政预算可以承担的情况下,预计该项目将在2 0 17年左右在全国31个省份铺开。

  癌症筛查有多重要?

  确诊为早期 5年存活率达80%-90%

  代敏表示,经过多年的医学发展,目前在肿瘤研究、诊疗以及预防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有些肿瘤如甲状腺、乳腺、宫颈癌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不影响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生导师李黎波也介绍,早期筛查对于普通人来说益处很大,尤其是40岁以后,免疫功能下降,整体机能有趋于变缓的可能,肿瘤发生率升高,对肿瘤的筛查变得必要,及时发现隐藏在身体里的恶性肿瘤,可直接提高治疗的成功几率。

  以上消化道癌为例,通过胃镜加病理活检分析以后,如果确诊为早期,五年存活率可以高达80%-90%;但是如果它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五年存活率勉强能达到10%-20%。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贾卫华介绍,癌症筛查一般会遵循层层深入的原理。以乳腺癌为例,在体检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各种危险因素,诸如月经初潮的早晚、绝经时间、生育子女数、家族史等,之后将筛查数据填入模型,它会自动评估出一个危险值,面对低危、中危、高危人群,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有的要进行遗传学检查,有的要进行钼靶等。基于每种肿瘤不同的筛查方法,之后会衍生出各种进一步的深入检查。

  癌筛的依据是什么?

    区域发病率+个人病史构成数学模型

  按照《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纳入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五大类共6种癌症,即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也是全国和城市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前6位恶性肿瘤,加起来占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全部恶性肿瘤的66.91%;城市地区全部恶性肿瘤的63.13%,是中国最常见的主要癌症种类。

  代敏向南都记者解释,免费筛查的人群定在40岁-69岁,因为这一年龄分布的人群是最容易发现癌症的。

  接受筛查需要先填一个问卷,包含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方式和习惯,心情和情绪,既往病史及恶性肿瘤家族史等五大方面,具体问题包括:“你每个星期吃多少蔬菜?吃多少水果?喜不喜欢吃咸鱼、泡菜等腌晒食品?吃东西时爱吃冷的还是热的?做饭时厨房油烟情况怎样?”等。

  再通过一个评估软件,判断出接受筛查的对象是哪一类癌症的高危人群,然后再接受相应的针对性检查。代敏表示,这一项目采用的评估软件,是在哈佛癌症风险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群常见的癌症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修改和重新制定,并在前期做了小范围的人群验证后,首次运用到大规模的人群项目上。评估的基本原则,是综合每一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对癌症的贡献比,进行加权数学运算。这些评估标准大多与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疾病史相关,对于女性而言,还与其生理和生育情况相关。比如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将其加权纳入数学模型后,连同其他因素一起评估出结果。

  该项目2012年启动,至今除了第一批9个省份外,每年都以4-5个省份在增加,截至2014年,全国已有16个省份开展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代敏介绍,在中央财政预算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初步计划争取2017年扩展到全国31个省市区。

  癌筛结果意味着什么?

  没被筛入“高危”不意味终身不得瘤

  是否筛查评估得出患癌风险低,就意味着没有问题?筛查属于高危,就一定会得癌症?

  代敏解释,通过筛查,如果没有被评估为某一类癌症的高危人群,就意味着发生癌症的危险度比较小,至少3-5年不会出现患癌的问题,当然不能排除小概率事件发生,或是某些人没有严格遵循项目基本要求。比如接受评估时,有些人隐瞒了自己吸烟这一重要情况。如果评估为高危人群,无论是家族遗传导致,还是因生活方式中危险因素增加而导致,都建议做相关的专业性癌症筛查。即便没有被评估为高危人群,也并不是说终身不得肿瘤,隔一定时间如3-5年,还要再做评估和筛查。

  “经常有人说,我今年体检了,所以不想参加筛查了”,代敏指出,癌症筛查的专业性是普通体检代替不了的。比如肺部检查,在癌症筛查中做的是低剂量螺旋CT,一般体检是做X线和胸透,但X线和胸透几乎发现不了肺癌早期病变和其他一些肺部疾患。

  代敏介绍,从目前项目开展情况看,因为城市居民对肿瘤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健康意识比较强,同时项目得到国家财政支持,所以除了大肠和胃的检查因存在不适感,导致参与率相对较低,其他癌种筛查在各省市的参与率几乎达到10 0 %,有些省市的肺癌筛查参与率更高达120%。

  在开展项目的各省市中,也逐渐建立随访机制并已开通绿色就诊通道。一旦筛查出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省级以上医院做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癌筛中应用的技术

  5类癌为什么要这样查?效果好吗?

  代敏对南都记者表示,在这6种癌症的筛查中,大肠和肺部的筛查能检出早期病变的比例较多。但开展项目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尽管肠镜和病理的检出率很高,但很多人因不适感而不愿做肠镜。“人群项目和临床诊疗不一样,临床诊疗可能是花多少钱老百姓都愿意,只要治好就可以,而人群项目是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最好的社会效益。”代敏表示目前在研究怎么样才能做到成本低、效果好,老百姓又愿意接受。

  低剂量螺旋C T查肺癌

  效果:检出率高 但假阳性率较高

  复旦大学肿瘤学硕士生导师常建华解释,原本的X光筛查法,因X光胶片本身的局限性,必须在肿块长到很大才看得见,所以逐渐无法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低剂量螺旋C T,其辐射量仅仅比X光稍微大一点,非常安全,成像也十分清晰,对于一些小型结节如0 .5厘米以上,都看得很清楚。

  代敏介绍,利用低剂量螺旋C T技术筛查肺癌,检出率很高,但存在一个技术问题:假阳性率较高。这意味着检出后还需要后期密切观察才能判断究竟会不会向肿瘤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后期诊断人数增多,带来后期诊疗费用增高。因此虽然目前国际上都推荐用低剂量螺旋C T筛查肺癌,但技术性诊断需要进一步提升。

  超声和钼靶查乳腺癌

  效果:目前最有效可靠的方式

  乳腺癌筛查方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B超检查,一个是B超加钼靶多重检查。贾卫华介绍,一般来说B超的精度不如钼靶,因此国外现在一般都使用钼靶。乳腺钼钯检查系统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乳房的技术,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发现乳腺增生、各种良恶性肿廇以及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可观察到小于0 .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是目前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

  A FP、H B sA g、超声查肝癌

  效果:只使用超声检出率低

  肝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它的检测方法是通过甲胎蛋白(A F P )进行检测。贾卫华解释,A FP是胎儿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的蛋白,出生后这种蛋白的表达就关闭了,但是在肝癌情况下会有一个异常的表达,它是肝癌的危险指标,如果正常人发现A FP急剧升高,患肝癌的几率会非常大。

  但肝癌巨大的隐藏性也为筛查增加难度。贾卫华指出,中国肝细胞性肝癌高发见经典的一个渠道,就是由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脏无法清除这些病毒,时间长了以后导致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最后很大一部分人会转化为肝癌。这就要求在进行常规A F P检测的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 B sA g)检测,这个检测一般也是会辅助使用B超,如果有硬块或者肿瘤的影子,则很大可能有肝癌风险。

  代敏介绍,相比肺癌和大肠癌较高的检出率,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是肝癌,一般肝脏的早期病变不太容易被发现,使用超声进行肝癌筛查目前检出率相对较低。

  胃镜+活检查上消化道癌

  效果:要三四天才能有诊断结果

  上消化道癌的检测方法是胃镜,仅仅需要10分钟。但这10分钟内,不仅需要将检测的管子伸进咽喉,而且医生从内镜需要仔细观察黏膜光滑度,以及是否有突起物和病变部位,一旦发现需要钳下取出,之后的病理活检分析就更为复杂,将钳下来的小块组织固定后切片,在显微镜下需要更加认真的观察,区分炎症细胞、正常细胞、癌症细胞等不同细胞。最终只有通过病理科医生的双眼确实看到癌细胞才能诊断,所以最后诊断过程往往要经过三四天。

  肠镜+活检查大肠癌

  效果:令人不适但备受推荐

  同为内窥镜加病理活检分析筛查的大肠癌,除了管子插入部位不同以外,其他过程和上消化道癌的筛查方法大同小异。很多人因不适感而不愿做肠镜,但大肠癌筛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以外,第三个推荐全人群开展的癌症筛查项目。“可能有人看到前面的人好像很痛苦,就被吓跑了”,代敏介绍,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既能让老百姓参与率高,同时又不降低检出率的技术。

  防癌可以做的事

  自测患癌风险请看这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可以治疗”,代敏指出这才是关于癌症最客观也是值得大家记住的一句话。随着技术发展,现在逐渐扩大到4 0 %的肿瘤可以预防,七成以上的肿瘤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

  你属这些高危人群吗?

  40岁以上吸烟的男性以及长期在密闭环境中工作的人往往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授乳(喂奶)者,绝经时间超过55岁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往往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重度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则是肝癌高危人群;

  有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人则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的,有家族胃癌病史或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人则是上消化道癌的高危人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贾卫华告诫,上述人群一定要注意每年去医院体检,如果有问题还需要复检,甚至做进一步检查。

  你有这些慢性感染吗?

  在微信微博上常常看到一些帖子,列举吃什么会致癌、吃什么能防癌,这些是否可信?是否真的存在神奇的防癌食物?

  代敏告诉南都记者,一些食物在实验室研究中确实具有一定杀灭癌细胞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对全人群来讲,除了水果和蔬菜外,大部分的膳食营养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只是很少数,占3%-4%,摄入水果和蔬菜的影响较高,可能在10%左右。

  相比吃什么、不吃什么,真正起作用的是要认识到哪些才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然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在中国,有确切数据显示,真正导致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一大类是慢性感染。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比其他营养因素引起的肝癌要严重得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癌,也要比吃东西引起的胃癌严重;此外,还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头颈部肿瘤、生殖道肿瘤等,和广东、广西地区的EB病毒感染导致的鼻咽癌、淋巴瘤。上述四大类感染导致了我国1/5肿瘤的发生。

  你有这些危险因素吗?

  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除了慢性感染,其次是吸烟,尤其是男性,男性中1/5的肿瘤是由吸烟引起。再次是水果和蔬菜的缺乏,最后才是营养膳食不平衡、缺乏体育锻炼、肥胖、空气污染等。

  ●代敏指出,要预防肿瘤风险,最主要是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能做到这四方面对防癌就很有用”。这16个字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议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当中包括了很多慢病的危险因素,能做到这四点,很大程度上就能保证身体和心理都远离危险因素。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冯巧

  采写:南都记者龙玉琴 南都记者陈显玲 万蜜实习生黄亦青 古晓彤通讯员粤康信

  数据整理:南都记者

  龙玉琴

  数据来源:《2 0 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省疾控中心、国家癌症登记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2017|31

上一篇:深圳清查15家高尔夫球场 6家要退出9家要整改
下一篇:郑州规定明年起县级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