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卧龙居立交通车了,南门山广场扩建提升整治工程投入使用,交委路口节点改造工程完工,沿江高速涪陵南出口连接道顺利通车。市民一片赞许之声,称这些改造工程简直“高大上”。
2014年以来,涪陵江南主城全面实施“三横三纵二节点”项目建设,拓宽瓶颈路,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节点,改造综合管网,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城市功能,拉开城市骨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卧龙居立交3日正式通车,市民路过时感慨:
“这个路口再也不堵了!”
“现在经过这里,再也不堵了,还让我有些不习惯。”2月2日,涪陵城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在搭载记者经过卧龙居路口时,忍不住主动和记者搭话。他说,他现在非常喜欢拉着客人走太极大道这一条线。
当记者告诉他2月3日这里将全面正式通车时,他开玩笑说:“爽啊,大家莫以为这里是高速路哈。”
一座立交桥,通畅半座城
太极大道是江南片区东西向的主要通道之一,发挥着城市交通主动脉的作用,同时承担着过境交通的功能。卧龙居路口是城市主干道太极大道和体育南路、公园西路相交形成的节点。由于近年来涪陵区机动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导致卧龙居节点非常拥堵。
“以前这里一堵啊,感觉至少半座城都堵起了。”刘师傅说,车一堵,他们出租车司机最着急,因为要少挣很多钱。
为缓解这一拥堵现状,2014年,涪陵区政府决定对其实施立交化改造。同时,实施卧龙居天桥工程,将太极大道东西向的人流独立出来,有效提高该节点的通行能力。
据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卧龙居节点改造工程项目起点位于交巡警支队旁,终点止于民政局,全长约419米,含双向4车道的上跨桥一座,桥下两侧道路分别为5米宽和6米宽,车行道总宽度由之前的16米拓宽至26米。由于上跨桥两侧和各路口需拓宽增加车道数,导致相应位置现有人行道被部分占用,改造后人行道变窄,但最窄处也能保证有2米宽,可以满足行人通行需求。随后进行的卧龙居天桥工程,横跨公园西路与体育南路,使东西方向的行人与车辆通行不再相互干扰,进一步提升了路口车辆行人的通行效率。
现场值勤的一位交警告诉记者,卧龙居节点通车后,不少前往东西方向的车辆都选择走太极大道,大大缓解了兴华路的交通压力,让两条城市主干道大为畅通,至少涪陵上半城因此受益。
繁忙的十字路口,组织施工很“考人”
“改造工程在繁忙的城市十字路口进行,如何在保证道路能基本通行的情况下保证施工质量,并加快施工进度,非常考人。”实施节点改造项目的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建设单位除了几次因施工需要进行临时断道外,其它施工都按照要求不能阻断交通,因此无论是施工组织还是技术难度方面都很复杂。具体有三:
一是施工作业面狭窄,交通组织难度大。该节点车流量大,而施工场地狭窄,不能用塔吊,只能用吊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施工进度。如在进行桥桩基施工时,施工作业面仅为一块宽8米、长约30米的面积,刚好够最小作业半径为8米的旋挖机进行施工。为确保交通不中断和抢工期,项目部采取交替施工和动态交通组织,并提前公告广大市民,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造成影响。
二是道路拓宽改造,水、电、气、通讯等大量主管网需迁改、下地。原有管线(沟)建成时间较长,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所以此次对原管线(沟)进行了改建。而在迁改时,既要保证管线正常运行,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还要尽力保证路口交通通行,因此耗时很长,影响了主体施工进度。仅公园西路与体育南路南北两侧的电线下地工作,就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
三是该桥梁采用预应力连续砼箱梁结构,与预应力简支砼小箱梁结构相比,因是现场制作,不需成品运输,对城市交通影响小,且建成后使用舒适度佳、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种桥梁建设项目。但因养护等原因,相对耗时要长些。通过强化管理、增添设备、加强人手等措施,桥梁施工进展顺利。从2014年6月中旬桩基施工开始至12月中旬主体完工,共耗时6个月,比全市同类型桥梁工程工期提前半个月。
从3日起,卧龙居上跨立交桥将拆除临时围挡,实行双向四车道通车。
实习生 文茜 记者 张志毅 孔祥忠
交委路口节点改造项目全面完工
巴渝传媒网讯(实习生 文茜 记者 张志毅)昨日,记者从涪陵区城乡建委获悉,涪陵“城市建设年”重要项目之一、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00项重点整改任务之一的涪陵城交委路口节点改造项目经过近4个月的奋战,近日已全部完工。
地下管网成改造难点
昨日,记者在交委路口见到,两个规范的车辆分流设施导流岛分设在路口两边,新的路面标志标线清晰分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路口交通井然有序。
交委路口渠化改造项目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庹昌华告诉记者,该项目从2014年9月25日开工以来,遇到了较多困难,主要是原有地下管网复杂,管线迁改施工难度大。例如,为解决建筑设计院小区到区交委附近一条长180米左右的污水管网堵塞的问题,此次新增了1条直径为600毫米的污水管网,而该管网要穿越附近的城市之巅小区道路、鹤鸣花苑安置房小区道路和交委小区道路三个车行道。为不中断几个小区的交通,穿越每一个小区道路时,他们都要对道路进行分段开挖,始终保留了一个进出车道,因此用了近20天的时间才完工。
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交委路口是城市主干道太极大道与次干路实验路相交的节点,车行道窄,车辆较多。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常引发交通拥堵。此次改造路段总长约190米,经过渠化改造,荔枝希望小学往白鹤森林公园方向进交叉口段车行道由16米拓宽为21.5米共6个车行道;白鹤森林公园往荔枝希望小学方向进交叉口段车行道宽度拓宽至18米共5个车行道;白鹤森林公园往实验路方向进交叉口段车行道宽度拓宽至6.5米(2个车行道)。交委路口设两个导流岛对车道进行分隔,从白鹤森林公园自东向西进入实验路的车辆和从实验路上行右转进入太极大道浪琴屿段的车辆,可直接通行。其余方向的车辆则由红绿灯指挥通过。
“现在,白鹤森林公园往荔枝希望小学方向进交叉口段车行道的等候区前移,车辆通过路口的时间变短,同时车道增多,可以有效地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假如以前1分钟可以通过10辆车,那现在至少可以通过15辆车。”庹昌华说。
涪陵黎海路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右转也要等红灯,改造后大大缩短了通行时间。”
“改造后的路口更安全了。”家住浪琴屿附近的市民冉先生说,“路口改造后,规范了车辆行驶,行人也可从斑马线过马路,安全又方便。”
景观缝合割裂带 南门山广场华丽变身
南门山广场扩建整治工程
“我离开涪陵时,这里还只是两条狭窄的人行道。昨天回来,发现这里已建成了一个大广场,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大客厅。”1月30日,刚从外地回涪陵的65岁的薛清华,在当日正式投入使用的南门山广场上,一边参观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
见证:昔日“蜗居”华丽转身
薛清华说,以前南门山重百商场附近这一带,真不敢恭维。步行街、朝华广场、金科世界走廊东一块西一块,像邋遢青年的“蜗居”。通过扩建提升整治,将几个公共区域连成了一片,并扩建了广场,新建了景观,一下就变成了时尚人士的“现代客厅”。
南门山广场扩建提升整治工程位于南门山广场,包括景观工程、钢结构工程和建筑工程等三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该工程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南门山片区有乌江二桥下穿道快速路通过,将金科世界走廊和重百步行街割裂,严重破坏了城区面貌,对周边商业、步行通道以及城市协调都有极大的影响,城市发展受到了限制。
本次改造,建设单位对割裂带用景观进行缝合,景观带中布置公园绿地等衔接两侧,形成一个错落有致、功能分区、配套完善的大休闲广场。同时,也合理地梳理人流线路,提升了场地的通达性、便捷性。
探秘:繁华地段施工不易
该工程最大难点就是钢箱梁吊装施工,其中最重的一根达62吨。由于地处城市繁华地段,为确保及时顺利完成吊装工作,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区城乡建委和城建集团一是在吊装前组织专家、交巡警支队反复研究钢箱梁运输、断道施工方案,确保方案最优;二是聘请多名交管人员对运输及施工期间的交通进行指挥协调,吊装时各参建单位派技术骨干参加,质监、安监人员全程跟踪监督,同时增加多台大型设备。经过各方紧密配合,优化施工方案,仅用6天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完成吊装施工。
“休闲的场地扩宽了,购物和通行更加方便了,市容市貌也提升了一个档次。特别是新建了高标准厕所,更加人性化。” 薛清华参观完后,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记者 孙洁 孔祥忠)
沿江高速涪陵南出口连接道更安全通畅
整治后的涪陵南出口连接道
巴渝传媒网讯(记者 孔祥忠)2月1日,记者在沿江高速涪陵南出口处看到,这个出口连接国道319线道路的车行道已拓宽,弯道减小,通行更加安全通畅。
据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涪陵南出口连接道最初是按公路标准设计,2车道8米宽,路窄坡陡,通行能力差,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较长的大货车经过时,在弯道处将几乎占用整条道路。同时,该道路无雨水、给水、污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
此次综合改造,对全长801米的道路全部按城市道路标准进行。道路由8米拓宽到12米,弯道处还特别进行了加宽,在交叉路口进行了渠化改造。同时,完善了雨水、给水、污水和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增设了人行道、路灯、公交停车港、高清摄像头、红绿灯、道路景观等,为今后两旁居民点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提升了涪陵城市南大门的形象。
该工程在建设中也遇到不小的困难。一是车流量特别大,对施工影响大。高速路管理公司不允许断道施工,而进出高速路口的大货车又特别多,大货车既占道,其刹车喷水又影响路面铺设。二是拆迁阻力非常大,有村民强制阻拦施工。建设单位在荔枝办事处、派出所的配合下,才得以推进建设进度。
目前,该工程路面沥青铺设完毕、标识标线也已划完,顺利实现通车。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区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