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日前举办第二届农民技能大赛,上千农民参加了农田机械开渠、甘蔗采收、莲藕采收、果王评比、砌筑清水墙、拣菜能手、农家主厨、抓鱼绑蟹、叉车竞技等多项趣味性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比赛,一大批田野“牛人”脱颖而出。
这一针对农民朋友的比赛,虽然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但必须承认在舆论场上并没有掀起多大涟漪。缘何至此?概因对许多人特别是活跃在舆论场上的城市年轻人来说,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技能很少关注也很不了解,甚至对农村、农民、农业也不熟悉。因此,对指向农民的赛事自然缺少更大范围的关注,对比赛中诞生的“牛人”也少了许多崇拜的目光。实际上,对这些农业技能失去兴趣的人不止在城市,也已经蔓延到了农村。对于不少新生代农民来说,他们的志向一开始就瞄向了城市,首选路径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其次就是进城打工。同时,大多数农村父母也是这样为子女规划人生的,为了让他们专心学习几乎不让他们从事农业劳动,许多农村年轻人已经很少下地干活,专业的农业技能更无从谈起。这样的单向人口流动结构,不仅造成大量农村优秀人员流向城市,也造成不少农业技能面临“断代”风险,不知有朝一日会不会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农民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究竟有多大?可以肯定,中国大部分农村并不像华西村、南街村那样耀眼,也不像大都市城中村、近郊村一样富足,也不像赵本山乡村电视剧中塑造的那般世外桃源。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挖空心思进城务工。这才是中国农村的最大现实,不是少数明星村、富裕村可以完全遮盖的。但是,对于许多城市年轻人而言,他们缺乏对农村的直观体验和感受,也不理解城市之外的“乡土中国”。而他们对农村的了解,除了一部分来自于读书看报,还有很大部分来自影视剧。问题是,我们那些所谓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所介绍的农村生活大多都是像赵本山拍摄的那样——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资源丰富,故事往往以村里没有好的带头人开始,最后以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结尾。这已经成为众多农村影视剧的固定套路,也让许多不了解农村的观众误以为中国农村都是这样。长期接受这类作品的熏陶,慢慢会对农村现状产生偏差,会对农民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
只有真正感知农村,才能对农民产生深厚感情,才会对农业技能产生兴趣。不同于众多影视剧,这些年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也将视角对准了农村,比如安排城市和农村学生互换身份生活的《变形计》,还有众多明星体验生活式的节目,包括明星“与鸡同居”的《我是传奇》,明星“嫁入”农村家庭的《囍从天降》,等等。因为这些真人秀节目的指向就是让明星或城市学生“吃苦”,所以较真实地保持了农村原貌,透过镜头确实可以感知中国大多数农村的不富足。另一方面,透过明星干农活的“拙劣”表现,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他们对农村生活的陌生,对农业技能的空白。但是,大多数观众仍然没有将关注目光聚焦在农村生活上面,聚焦的只是明星,尤其是明星“出丑”。这其实不难理解,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就是因为他是粉丝心目中的“牛人”,自然会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但是,除了明星类“牛人”,这个社会更需要哪些“牛人”?他们同样是行业翘楚,同样有一技之长,只不过岗位普通、生活平凡,这样的“牛人”更值得挖掘、更值得推崇。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平凡“牛人”,在广大农村有大量的田野“牛人”,他们理应获得更多关注和掌声。
这应该是农民技能大赛的真正意义所在。让我们把目光在盯住城市的同时,也转向农村、转向农民、转向那些普通的“牛人”。(丁建庭)
【编辑:和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