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EC厨房如迷宫 每日食谱不重叠
2014-11-10 09:34:15   来自:北京晚报   评论:0

  APEC期间,国家会议中心总计开餐92场,约7万人次就餐。这么多人吃饭,食品安全保障和菜品的丰富设计都是在“闲人免进”的厨房中得以实现的。今天,本报记者走进国家会议中心厨房,一探究竟。

  厨房宛如进迷宫

  走进中央厨房,犹如进入了一座大迷宫。厨师长指导记者换上“白大褂”,戴上头罩。“你再弄弄头发,这得全部塞进去,别露出来啊!”厨师长特意提醒记者。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B1层的厨房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中央厨房面积有5000平方米,这也是北京最大的厨房。厨房里虽一派繁忙景象,但一切有条不紊。APEC期间,国家会议中心厨师团队的200多名厨师24小时轮班。这其中既有中餐名厨,也有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法国西餐总厨费德利。

  为“万人用餐”准备的肉类,厨房每天要处理三四百公斤的牛羊肉、鸡肉和鸭肉。据中餐厨师长陈宝明介绍,这是按照每位用餐者每天每种肉类2两的份额来准备的。水果每人每天的定量是一斤,由水果房的10位师傅负责。

  明天是国家会议中心开业五年来接待用餐人次最多的一天,将有11500人次就餐,这还不包括茶歇。明天将提供面包1万多个,蛋糕5万多块,西瓜、哈密瓜各准备了10吨。

  一道热菜量温三次

  在陈师傅的左臂上,插着一支带金属探针和电子显示屏的食品温度计。据他介绍,每一道热菜至少要测量三次温度。出菜的温度要保证在80摄氏度以上,上桌后菜品会在布菲炉中进行保温,这时要再次进行测量,素菜的温度必须在65摄氏度以上,荤菜在80摄氏度以上。

  陈师傅介绍,从出菜到上桌要经过10分钟左右时间,菜品可能会凉到60摄氏度左右,“但如果菜温低于40摄氏度,菜品需要立即撤下。”自助餐用餐时间较长,一般在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左右,所以在用餐中间,还要进行一次测量,保证菜品的温度。

  为什么要实时监控菜品温度?陈师傅解释道,“如果温度不够高,就很容易让细菌繁殖。”对于陈师傅来说,测量菜品温度是手到擒来的工作,一般只需要摸一下布菲炉的炉盖,就可以知道有没有问题,“一摸一个准。”如果炉盖温度不够,再把温度计的探针插入菜品中进行更准确的测量。

  每天食谱不重样

  走进蔬菜加工厨房,师傅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去皮、洗菜和消毒等工作。一位正在清洗西红柿的师傅说,从开餐到现在,这个厨房已经处理了二十七八种蔬菜,“几乎每天都不重样。”

  据陈宝明师傅介绍,明天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午餐和晚餐食谱,“之前都没有用过。”其中的一道中国特色菜肴“油焖大虾”,虾今早8时30分刚刚运到,经过处理后会在零下18摄氏度的温度下在冷库中进行保存。“菜没有存放超过两天的,流动特别快。”

  陈师傅介绍,“每天热菜和冷菜加起来有40多道,食谱极少重复。”菜品的口味还会根据用餐人的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外国人不喜欢麻的味道,我们在做宫保鸡丁的时候就去掉里面的麻椒。这几天看下来,最受客人欢迎的还是北京烤鸭和宫保鸡丁。”

  一些醋熘食品需要保持新鲜口感,每层餐厅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小厨房。宴会期间,各位大厨们还会在客人面前大秀厨艺,现场制作刀削面、烤肉、新加坡辣米粉、煎饼等。

  在明天的双部长会议午餐上,由中式面点主管陈军亲手制作的“天坛糖粉雕”和“面塑马”、“糖艺龙”等作品,将在大宴会厅上进行展示。据陈军师傅介绍,雕塑全部由糖和面粉做成,制作过程历时10天,仅“天坛”上“祈年殿”三个大字,就刻了3个小时。

  食物“不走回头路”

  每天近万人次就餐,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对此,厨房做了严格规定。

  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说,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对食品进货、收货、验货、加工、出品阶段,将进行“没有缝隙”的全程监控。“食材都是单循环,不走回头路。”

  每间厨房的出入口分开,厨师进出所走的也是单路线。此外,新鲜出锅的食物也会被厨师们细心覆盖上专用保鲜膜,“乘坐”专用食品电梯,最终“亮相”于客人们面前。

  在西点厨房、中西式冷菜厨房,记者看到由于这里对食品卫生的要求更高,厨师每次进入都要换衣两次,洗手两遍。据陈师傅介绍,他们所穿的衣服每天都要进行特殊消毒。除此之外,食药局还会派人来这里抽查。记者 严琪 实习记者 修佳明 记者 刘航 摄

 

【编辑:吴涛】

相关热词搜索:食谱 迷宫 厨房

上一篇:山东寿关馒头机漏油导致小学生中毒 4名学生转京治疗
下一篇:当好记者要有”零容忍“的态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