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悉,在会议中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这意味着,一条超过7000公里长的高铁将连同北京、莫斯科,北京通过铁路前往莫斯科的时间也有望从现在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
□进展
中俄有望跨国通高铁
李克强访俄期间,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拟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并有望将这条高铁延伸至北京。
根据初步设想,“莫斯科-喀山”段高铁营运后可把莫斯科到喀山两地间列车运行时间从11小时30分缩减到3小时30分,这条线路通向北京后,也能将北京至莫斯科之间铁路运行时间由原来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这一“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国高铁有望在俄落地,中国国民去往莫斯科将增加一种选择。
据了解,目前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直飞航班飞行时间大约在9小时。两地之间既然有飞机通航,为何还要修高铁?有专家表示,相较而言,飞机运量小,高铁运量大,除了满足客运还有大宗货运需求。
有媒体分析,这条铁路的建设本身就将为中国及邻国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同时,还可以改善中国西北内陆的贸易地位,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
将洽谈设计和施工投融资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郑健指出,下一阶段,双方将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
郑健说,这份备忘录的签署,推进了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据他介绍,目前中俄双方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发展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服务、设备供应,投融资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难点
技术关我国高寒动车耐-40℃严寒
中俄高速铁路破土动工,面临哪些难题?
俄罗斯部分地区纬度较高,虽然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但铁路需穿过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地处亚寒带气候的西伯利亚地区,这无疑给铁路建设的技术、设备和车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参观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的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疑问,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否能在高寒地区运行。李克强强调,中国高铁拥有在高寒地区运行的丰富经验,技术有保障。
昨晚,记者联系中国北车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单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我国已完全具备在高寒地区修建高铁的能力,大连到哈尔滨的高铁就是一项很好的例证。而从行驶车辆的角度而言,中国北车生产的300公里以上高寒动车组,也已经在哈大线使用了两个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作为我国国内唯一一家供应高寒高铁车辆的企业,中国北车表示,会参与竞标争取让中国高寒动车走进俄罗斯高铁市场。目前,中国北车生产的高寒动车组适应的最低气温锁定在零下40度,同时要满足防雪密封、隔热保温、空调采暖、水系统防冻等技术要求。
资金关初步测算至少花1.5万亿元
铁路专家初步测算,北京至莫斯科铁路全长将超过7000公里,这样一条高速铁路,且不论是由俄方还是中方出资,它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来建设?
根据此前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高速铁路建设成本核算中,目前国外其他国家修建高铁,每公里修建的成本是0.5亿美元;我国高铁技术与其不同,在成本上也有压缩,每公里修建的成本是0.33亿美元。
如果粗略核算这条7000公里以上的高铁修建成本,如果其他国家修建,它的建设成本超过3500亿美元;如按照0.33亿美元/公里的成本、由中方来参与建设,这条铁路成本将超2300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花费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
合作关或由中方承建以此置换资源
除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速铁路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其余的几条跨国高铁也在筹备中。跨国高铁建设涉及国家较多,牵涉沿途各国出资建设与运营问题,因此,跨国高铁必须解决合作问题。
王梦恕院士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跨国高铁的建设有一个原则,由中方出资金、出技术、出设备建设,建成后会由途经国家参与运营。在此过程中,中方将与相关国家洽谈,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由此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以保障我国资源的使用。
王梦恕介绍,目前规划的这几条跨国高铁都是参照这一理念在谈判和运作,通过“技术置换资源”的方式,一方面推动中国与周边诸国的连通,方便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也以此保障中国稀缺资源的进口,利于油路、气路畅通。
由此分析,“用高铁技术置换资源”的合作方式也有可能应用在这次北京到莫斯科修建的高铁中。专家分析,如果采取了这样的合作方式,中方不仅要负责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建成后还将保证运营、培养人才,而中方的回报则可能是一份能源置换协议。
□对话
或开新线走新疆作客运
京华时报:北京、莫斯科之间将通高速铁路,那么是新增开一条线路,还是围绕现有的铁路线进行修建?
王梦恕:可能保持原有线路不变,修建新高铁,老线作为货运使用。以往的中俄铁路,因为轨道不同,到满洲里要换轨,因此北京到莫斯科需要6天左右才能到达。很可能在既有线路的基础上,准备全部新线,老线留着不动作为货运,新线作为客运。
京华时报:目前,北京到莫斯科乘火车需要6天时间,如果高铁建成后,这个时间会缩短多少?
王梦恕:重新选线后,如果把北京、莫斯科两点之间线路的方向拉直,将缩短两点之间的距离,而这段铁路按照现在高铁运行的350公里时速设计,这段行程有望缩短至两天以内。
京华时报:您提到这条高铁走新线,那么可能的走向是什么?
王梦恕:我猜想,应该不会沿过去老线走蒙古,这样太远了,应该会从北京一路往西走新疆,穿过新疆阿拉山口往北,这是修到莫斯科比较短的距离了。
京华时报:到莫斯科经过高寒地带,与我国大范围地区有区别,您认为中国的高铁是否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王梦恕:这个技术上可以这么讲,我们已经有了像青藏铁路这样的高寒的、高原的平台,还有东北这样严寒的平台,所以要去(把高铁修到)莫斯科,现在这个基本(技术)都解决了,而且我们的平台证明安全度相当好,安全、可靠、适用、经济。高铁最大的优点是用了电力牵引,电力牵引使它的整个用电量非常少,而且环境影响很少,高铁货运相较航空和公路最便宜。
京华时报:现阶段而言,如果修高铁到莫斯科,可能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
王梦恕:还是钱的问题,修建这条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铁所需资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部分资金怎么筹集应该是修建铁路最大的难题。资金筹集问题如果能顺利解决,那么把这段铁路分成若干个小段分别承建,快的话5年就能建成。
□现状
每星期三或星期六,在北京站站外电子大屏幕上的最末一行,会显示这样一列列车,由北京发往莫斯科。据了解,这是目前仅有的两趟中俄国际列车,往返与中国的北京和莫斯科,一个是K3,每星期三是北京站发车,行驶5天左右到达莫斯科;另外一趟是K19,星期六北京发车,大约6天左右到达莫斯科。
1960年5月24日,北京至乌兰巴托至莫斯科的K3/K4次旅客列车从北京出发,开始了纵跨亚欧大陆的旅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涉外列车。列车途经中国、蒙古、俄罗斯,单程运行7825公里,往返需13个昼夜。
北京至莫斯科高铁或经由新疆 至少花1.5万亿元
2014-10-18 01:27:14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上一篇:哈铁微信,方便你我
下一篇:西安铁路局客货运输10月开门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