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出现背景
1,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多,而近几年移动终端的发展更是将互联网带进了我们生活角落。打车软件的出现肯定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大背景。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下载对应的APP,然后提供支付宝账号信息等,你就可以使用打车软件。
2,城市人口密集,出行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谋求发展涌入城市。这就导致城市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出行打车被别人抢先的事情时有发生。
打车软件的出现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只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地点,不用着急等着车来就行,更不用担心被别人抢走。
3,出租车市场市场化程度低
出租车市场属于垄断行业,每个城市只有几个大出租车公司,价格定死,不能议价,无论线路是否合适,出租车司机只能获得固定的收入,近年来出租车司机收入提高并不快,而社会消费水平则急速提高。而使用打车软件,每完成一笔订单司机可以从中抽成,而且打车软件可以提供加价,乘客可以为了更快打到车付小费给司机,这样司机收入明显提高。
打车软件暴露出的问题
打车软件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由于没有一定的规范逐渐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1,首当其冲的就是最吸引出租车司机的的加价功能。
曾有出租车司机就算过一笔账:一般来说,加价20元以上才对司机有吸引力,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放空一个客人去接你这个订单,否则,在高峰期,不抢你这个单,马路上也都有很多客人。一次笔者在搭乘他车子的十来分钟时间里,司机的手机就多次收到语音提示,提醒他有订单可抢,但在看了一下之后司机说,“才加10元,让别人去抢吧。
由于有加价功能,这就导致很多不使用打车软件,甚至不选加价的人的打不到车。去年就有记者做了实验,打开“嘀嘀打车”软件,填好目的地,并没有选加价,看一辆辆空车经过,等了很久也打不到车,随后记者加价5元,也是无人问询。最后加到10元小费才打到一辆出租车。而出租车作为一个公共交通工具,原本是只要你支付相应费用,在没有载客的情况下,招手即停。打车软件的使用,由于司机已经接受预约,即使空车,招手也没有用。
2,填写目的地导致司机挑路线。
近期上海市交通委近日公布一项征求意见稿,准备进一步规范出租车电调工具以及打车软件。其中颇具争议的一点是,禁止打车软件显示乘客目的地,以防止加价和拒载。很多出租车司机在看到填写的目的地较偏远、太近或者不顺路时,会挑乘客,提示乘客进行加价或者直接拒载。
本来打车软件推出目的地功能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让司机和乘客都可以选择更合适的出行路线。但由于出租车资源本来就是趋近于饱和的,在资源不足时,填写目的地优化资源的效果被司机挑路线的负面效果所盖过,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3,非法运营,难以界定。
齐鲁晚报刊登过这样一个新闻:家住山东临沂的李女士就在夜间使用打车软件后,发现招来的竟是外地牌照的车辆,而且外形明显就是私家车,最后由于已经是深夜未敢上车。
打车软件是开放的APP,只要有智能手机都可以下载,像“嘀嘀打车”司机客户端尽管需要审核人员核对提交的信息。但即使获知接听者不是注册“出租车司机”本人,只要获得相关信息,审核人员还是询问了司机姓名、车牌号和准驾证号、电话号码,与之前填写的内容相符,也会通过审核。随后就可接受打车预约。
4,泄露个人隐私。
打车软件使用时是要填写手机号的,这就泄露了部分隐私。中国青年网就曾报道过由于使用打车软件深夜接到已婚男司机骚扰电话事情。
王小姐在湘江边与朋友聚会,回家时已接近凌晨。她通过打车软件下单,出租车到达后,王小姐上车坐在副驾驶位,跟司机聊了几句。此后王小姐多次接到该司机的骚扰电话。
填写手机号原本是为确认身份、方便联系打车的,却也泄露了个人隐私,成为打车软件的一大弊端。
5,损害部分消费者利益。
马云就曾在来往中吐槽:打车软件让我妈打不到车。
打车软件的出现方便了年轻人,但却损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打车软件的人的利益。
政策和市场的博弈
针对逐步暴露的打车软件市场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政策。
2013年8月北京最早针对打车软件出台政策,强制统一数款打车软件,采用电调平台对出租车统一调度。由于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方烧钱的补贴政策,很多出租车司机私下还会用这两款打车软件,所以最后电调平台并未达到统一的效果。而考虑到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安装不止一个打车软件,在行驶途中因为抢单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2014年2月,北京市交通委第二次出台政策,规定每辆出租车只允许安装一个手机叫车软件。从现在效果来看,也是没有很好的监管机制,安装多个打车软件的司机不少,其中携带两三个智能手机终端的也不在少数。
其中今年9月29日报,上海市交通委日前下发的《关于规范出租汽车手机软件召车等网络预约服务管理的通知》就提出规定第三方今后不得向驾驶员提供具有加价功能的预约软件。这项通知出台以后虽然不少打车软件确实取消了加价功能,但像“嘀嘀打车”这样的占据主要市场的打车软件加价功能还是存在,而有的软件虽然加价功能取消但捎话功能却成为变相的加价功能。
对打车软件管理做到极致的就是深圳,2013年5月,深圳市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企业“立即展开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如果继续安装使用,将按不诚信经营计入驾驶员档案,并列入量化考评。”此文件发出,正式对打车软件叫停。但是由于各地方对打车软件持有态度和政策不同,深圳市的这一政策也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
打车软件自出现以来就处于一个“且行且争议”的状态,打车软件的使用就好像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全民小康”一样,“一部分人先方便起来”,有人先方便了,后面的人才能跟着方便起来。现在的问题就是后方便的不愿意,先方便起来的又担心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又不能很好解决。
技术的进步,总在给人带来惊喜的同时又带来各种问题。但科技的脚步并不会因为这些磕磕绊绊而停止,打车软件之所以可以短时间内风靡全国,其后面的市场需求已经被得到充分验证。另外一方面由于和现存制度和伦理的冲突,打车软件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还需要长期的博弈和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