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支付服务被偷梁换柱
此类诈骗的技术含量较高,用户更易受骗上当,危害性更大。比如普通支付宝交易是买方将货款先打入支付宝账户,待收到货物后点击“确认收货”,输入交易密码完成转账。只有在买家“确认收货”或是交易超时后淘宝才会自动打款给卖方,整个支付流程至少有7天时间。支付宝担保交易则是买方将货款先打入支付宝账户,做好担保交易,在三天内不管买方是否收到货物,只要买方未提出申请退款,支付宝自动默认买方已收到货物并确认支付。
不法分子就是利用支付宝担保交易的漏洞来骗取买家的货款。首先其通过自制网站提供热销商品,当买方与其取得联系并谈妥商品数量和价格后,提出用支付宝担保交易。利用买方对支付宝的信任,诱骗其将钱打入支付宝账户。但三天内骗子并未发货,而买方因不熟悉担保交易流程也未申请退款,之后支付宝就自动确认交易完成支付转账。
警方调查发现,这类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卖家”利用支付宝进行诈骗。在网络交易中,由于对交易流程不熟悉、信息获得不全面,加之警惕性不高,买家常常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受到“卖家”的欺骗。二是“买家”利用支付宝进行诈骗。在支付宝诈骗中,80%的案件是卖方利用各种手段让买家上当受骗,但是,另有20%的案件则是买方利用支付宝骗取商家货物、钱款。三是第三方诈骗模式。除了买卖双方以外,还有一类诈骗是除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人,利用支付宝这一网络交易支付工具对买卖双方进行的诈骗。
留心诈骗的蛛丝马迹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为网络支付加上一把“安全锁”。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沟通和协作。结合现实案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大众进行宣传,尤其是向网购群众讲解网上购物的操作流程、支付宝网银卡的使用说明等,提醒消费者保护好银行卡信息不被泄漏,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抵御此类诈骗犯罪的能力。加强与银行、电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在其官网的醒目部位对“网络购物诈骗”进行安全防范提醒。在用户办理网上银行或开通网络、交纳网费的同时也要向其宣传网上购物的相关知识及防范诈骗的提醒,并将此作为部门办理该项业务的必备工作流程。
第二,防范“钓鱼”网站。当前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钓鱼”网站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其仿真程度也越来越高,让人几乎难以辨别,但其中的细微差别还是能够被发现的。用户登录之前,一定要先检查浏览器中的网址,确保其是在网络支付服务官方网页上。如果要点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则要先确认浏览器中显示的网址和电子邮件显示的相同一致。对包含附件和链接的电子邮件也要多加小心。比如,支付宝不会向用户发送包含附件的电子邮件,也不会要求用户在一个不能访问到支付宝的网页上输入信息。此外,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公司联系用户一律使用公司的固定电话,任何时候都不会使用手机联系用户,并且工作人员都会向用户报上自己的客服编号;支付宝向用户发出的电子邮件中只会称呼用户的会员昵称或者真实名字,而不会仅仅显示“亲爱的用户”。此外用户还可以采取访问控制、授权、身份认证、防火墙、加密存储及传送等各类手段,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以保证电脑的安全。
第三,规范双方必须严格依照程序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应随时更新交易平台的页面,页面上会清楚地显示交易究竟到了哪一步,买方有无打款、卖方有无发货、买方有无收到、何时到达等等的各类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付款方只有在收到卖家商品、对其满意并确认后,支付宝才会将货款划到卖家账户中,如不满意可申请退款。如果发货后付款方逾期不确认收货,也没有申请退款,则默认交易成功,支付宝会自动将货款划拨给收款方。因此,那些在实际交易中让用户直接打款的(买)卖家,多数存在诈骗陷阱。
第四,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加强对申诉环节的处理。一方面,公安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更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对实施诈骗的店铺及时进行查封整顿,防止网民二次被骗。此外还要督促网购平台规范网上开店的资格审查,准确采集店主的真实身份信息等,为执法部门的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另一方面,网络支付服务提供企业要加强对申诉环节的处理。买卖双方在使用支付宝过程中产生纠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对于占大多数的纠纷数额不大、没有达到刑事犯罪立案标准的纠纷来说,需要的就是一个公正的、能够解决纠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也提供了纠纷处理的服务,但因为实际交易中取证困难等多种原因,许多交易都往往难以裁判,常常会造成仲裁的拖延和错误裁决,让按照程序交易的一方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也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因此,作为支付平台,应该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运用技术手段、完整的交易记录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纠纷。同时,要提高处理纠纷的效率,在短时间内给交易双方一个公平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