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国考”是审视从政要求的一个窗口
2014-10-22 12:57:37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还在继续,和往年一样,报考职位有冷有热。截至20日,最热职位的竞争比已达1302:1,但还有700多个职位处在“零报考”状态。

  本次国考招录人数在2.22万以上,再创历年新高。从国家机关吸纳人才的角度看,国家需求量仍然在增长。国考报名还没有结束,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从公务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看,它仍然是开放的,其价值属性并没有被贬低。

  但伴随国家政治生态的变化,一些新的问题传导到了国考上。比如强力反腐的持久态势,让不少人认为公务员的吸引力在降低;使出从严治党的一些大动作后,类似“当公务员没意思”的说法也冒了出来。所谓的“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等问题传导到国考上,对应的是“国考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清醒认识。

  长期以来,公务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依附其上的物质性明显得到更多的关注。拿国考来说,它之所以长年热得发烫,就是因为公务员岗位高度稳定,几乎没有失业风险,加上各种显性、隐性的福利待遇,使得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往里进。

  但国考是一项考试招录制度,其实质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一个门槛设置。对很多人来说,过了这个门槛,才有了政治生命的开始。在这个意义上说,“国考”首先是审视从政要求的一个窗口,而不是追求岗位稳定和福利待遇的一块跳板。

  人们之所以从政治气候的变化想到国考,表面上看是感叹、猜测,根本上是政治气候的变化加固了从政要求的硬度,深层影响了社会心理和认知。以反腐来看,各个层面的反腐态势已经证明,“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不是空口白牙。以从严治党来看,“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不是嘴上硬,“生死存亡”的警钟不是唬人的说辞。

  政治气候的变化,政治风气的刷新,从政的基本要求对应的将是这样的现实。拥有公权力的岗位和人员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制度、规范、法律、政策所制约,公权力的行使必将受到更严格的规范和监督。领导干部出门就有公车伺候的“逍遥”日子要一去不复返了,公职人员到一个地方就有人买单的“潇洒”生活越来越不可能了,索贿受贿、吃拿卡要,灰色收入和腐败收入,将越来越被全天候探照灯照着,所行几无藏身之处。反过来,干干净净从政,规规矩矩做事,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体制机制的更新与完善会越来越逼着人“专心”、“用劲”。

  这些从政的基本要求和现实,对于选择国考的人们,就是以后铺呈事业的空间和可能性。“基础不良的好建筑是没有的”,国考为国之运转、国之事业遴选人才,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打基础。从政要求绝不只是对现有各级公职人员的要求,它还应该前移,放到国考这样的初始关口来声明。

  选什么人是风向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这也不仅指向官员的拔擢,也指向从社会各界遴选人员进入公务员系统。国考近乎一个分界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不只是提醒,更是从政基准线。这条基准线,也要放到国考的门槛上来审视。

  国考是国家考录制度,也是国家政治气候覆盖的窗口。在这个窗口里,天然有国家对于从政队伍鲜明的要求和主张,首先是红线的确立,而后才是机会的赋予。 本报评论员 肖擎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评论:科研经费如何杜绝“跑部钱进”
下一篇:评论:打破教师终身制关键是谁说了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