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职场 > 正文

刀锋上的生意
2014-10-21 18:57:30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运动员生涯平平无奇的王阳,却让自己打造的冰鞋一次又一次登上世界领奖台。

  本刊记者|韩牧 编辑|施雨华 摄影|王舜天

  早晨8点钟,长春市吉顺街上的冰场,将近50名青年队选手,前后有序地围绕冰场一圈圈滑行。他们大多穿着“worldtop”品牌的冰鞋。偶尔教练会让他们停下来,小声叮嘱些什么,然后他们继续滑行。

  王阳站在冰场的入口,盯着队员们的冰鞋看了好一会儿。这些青年队队员,代表着吉林省冬季项目的未来。“我从7岁开始在这里练习,24岁退役,直到今天我从未离开过冰场。”王阳深情地说。

  几分钟后,有些队员将速度降了下来,慢慢地滑行到王阳身边,脱去冰鞋,取下冰刀。王阳麻利地拿起工具帮他们修了起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穿着王阳打造的冰鞋,在各种大赛上摧城拔寨。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主力韩天宇、武大靖等队员都穿过“worldtop”冰鞋,女队的范可欣也是穿着“worldtop”夺得全国冠军,随后打破世界纪录,并登上了世锦赛冠军的领奖台。今年索契冬奥会上,张虹更是穿着王阳打造的冰鞋夺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的金牌。这是冬奥会历史上中国拿到的第一枚速度滑冰金牌。

  “泛泛地说,器材(冰鞋等)的帮助至少有30%,不然张虹肯定不会拿到奥运会冠军,更不会拿得名正言顺,高出大家一块。”张虹的教练冯庆波对《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现在国内速度滑冰运动员基本都穿王阳做的冰鞋。

  此外,王阳的冰鞋还出口澳大利亚、匈牙利、加拿大、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国内,他是荷兰知名品牌海盗(Viking)的总代理商。去年,王阳还以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濒临破产的澳大利亚冰刀品牌Pennington。

  退役7年多后,王阳这位在运动员生涯表现并不出色的创业者,却在另一个赛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找到了另一个方向。原来我的方向是奥运冠军,我拿不到,但现在我可以让穿我鞋的运动员去拿到冠军。”王阳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不算出色”的运动员

  提起王阳,前队友、教练都评价他“不算出色”。除了获得过几次全国冠军外,他短暂入选过国家队,但后来因伤退役。而他的队友们多参加过世锦赛、冬奥会等世界大赛。

  “长春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太多了。”王阳开着自己的咖色跑车穿越在吉林省运动学校时说,这所学校的后勤甚至门卫都可能是冠军。

  王阳所从事的短道速滑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大杨扬就是短道速滑选手,此后中国在这个项目长期保持优势,涌现出了王濛、周洋等好手。中国队在冬奥会上的金牌,绝大部分都是依靠短道速滑所取得的。

  所以,当王阳2006年底退役时,除了得到5万元的“创业基金”外,再无其他安置。在人才济济的短道速滑领域,他的成绩并不很起眼。

  事实上,像王阳这样退役的运动员并不在少数。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中国每年有3000至4000名运动员退役。而真正获得国家安置的只是成绩特别出色的金字塔塔尖那一小部分人。他们有的当了教练,有的进入政界。其他的人,只能自谋生路。

  王阳却是特立独行的一个。

  尽管成绩并不出色,当运动员时王阳却养成了钻研冰鞋的习惯。在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里,他是出了名的“修鞋师傅”,大家有冰鞋、冰刀的问题都会来找他,只要不是太大的问题他都能解决。

  “别人都是对滑冰技术精益求精,王阳是在器材上钻研,他总是拿着自己的冰鞋观察。”王阳的启蒙教练王慧军说。王慧军曾经培养过小杨阳、周洋等世界冠军,如今已经从政,担任长春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书记。

  王阳队友、“发小”陈志透露说,王阳从小喜欢拆玩具,有一些玩具拆了装不上还遭到父母的打骂。自从开始滑冰后,他对滑冰器材着了迷。“他是个有好奇心的人,特别爱琢磨,喜欢搞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他总琢磨器材,曾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此外,王阳还是个喜欢挑战规则的人。在我们采访的教练、队员以及他的亲属中,好几个人提到王阳被教练打的事。因为他有时会深夜离开训练基地去泡吧,或者为了看球赛而夜不归宿。

  如今,王阳嘴唇上还留有1.5厘米长的伤疤,这是当初一个教练打他留下的痕迹。还有一次王阳夜不归宿,王慧军将一把雨伞的伞把都打断了。

  “他个性十足,总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训练当中他也真是拼命三郎,只要你教练安排这个任务,他肯定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堂训练课。”王慧军评价自己的弟子说。

  正是这样一个敢打敢拼有想法的王阳,在2006年底决定退役前,去了一趟兰州,因为他听说那边缺轮滑教练。

  彼时,王阳早晨教孩子滑冰,中午研究冰鞋,晚上教一些爱好者滑冰。这位性格开朗的运动员,很快结交了一些老年滑冰爱好者。他们是一些机械厂的退休工人,其中还有对碳纤维有深入研究的老人。

  正是这些人告诉王阳配胶时固化剂、胶水与树脂的比例,怎么使用碳纤维等理论知识。由此,王阳开始尝试亲自制作第一双冰鞋。“那个时候做得很不好,现在一看那就不叫鞋了。不过我当时很有成就感,觉得已经很好了。”

  也正是在兰州那三个月,王阳制作了一双又一双“粗糙”的鞋,让这些老人使用、反馈。那时他已经坚信,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这未尝不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

  这个时候,王慧军给王阳打来电话,说这样退役太可惜,希望他回去再试一次。恩师的话打动王阳重新回到了吉林省短道速滑队。

  不过,在回到速滑队后,已经学会做鞋的王阳将更多心思用在了冰鞋与冰刀上。退役的运动员一般都会珍藏自己的最后一双冰鞋,王阳却将自己退役队友的冰鞋都“借”了过来,拆开研究里面的工艺。

  “我那双鞋被他拿去研究,都拆没了。”队友袁野说,“我特别支持他,因为我们是一起战斗过的战友。”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教练和队友都认为,王阳之所以愿意回去延续自己的运动生涯,就是想深入研究冰鞋。在后期的训练中,他总是穿上自己制作的冰鞋参加训练、比赛。

  “后来我发现,我更大的舞台在做鞋上,而不是在比赛上。”王阳坦诚地表示。2006年底,他终于彻底退役,进军冰鞋领域。

  没人认可的创业期

  对于创业的王阳来说,他可以依靠的只有退役时的5万元创业基金。他的父母是下岗工人,为了生计,父亲在长途货车上当押车员。不管对自己还是对整个家庭来说,他都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时,冰鞋这个专业领域长期被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外国品牌占据,中国基本只做大众爱好者的冰鞋,比如黑龙江的“黑龙”等。所以,国内的专业领域是个空白。王阳就想从这块下手。

  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任何教练员或队员敢相信从来没做过冰鞋的王阳,他们不敢冒险尝试,哪怕他的冰鞋是免费的。

  2006年底,时任波兰国家滑冰队主教练的杨赫带队到哈尔滨比赛。在比赛间隙,王阳找到了他,希望波兰国家队能免费试用他的冰鞋。杨赫当场就拒绝了。

  “我带的是(波兰)国家队,也有国家队的任务,而且我们当时穿的鞋还不错,不会冒险去穿他的鞋。”杨赫对《财经天下》周刊回忆,“开始大家都不认可他的冰鞋。”

  不仅仅是杨赫,几乎所有专业队的运动员与教练都拒绝了王阳,这让他陷入失落之中。“那时我的冰鞋没有人看得上。我想,可以先找一些小运动员试穿。”王阳没有放弃。

  他找到了发小陈志。陈志已经从运动员转为教练,他手下的小队员都可以试穿。一旦试穿出效果来,可以再去攻关成人队队员与教练。

  王阳是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碰钉子后反而更加钻研。据陈志透露,自从王阳开始创业,他们见面时的话题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冰鞋与冰刀。陈志会收集队员们对冰鞋的意见,比如角度、轻重与否等等,然后再把意见反馈给王阳。

  很多问题,王阳一时无法解决,就不断拆成品鞋,看里面的构造,然后一点一点比对着去研究。“每天做梦都是冰鞋,梦到新的思路,马上清醒一下,突然睁开眼睛,然后赶紧记下来怎么弄。第二天趁着没忘,赶紧去做。”王阳回忆当时的状态。

  他将冰鞋交给更多青年队的队员免费试穿。但这样大的投入,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可能。王阳自己也承认,当时只是想证明自己,并没有想到这会是一门好生意。

  令他惊喜的是,付出终有回报。

  最先试穿他冰鞋的王楠,开始成绩只排在全国第16名,穿上他的冰鞋三个月后,获得了全国第4名,第二年更夺得了全国冠军。另一个运动员梁传启,穿上他的冰鞋后也拿了全国冠军。王阳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

  “突然,我的冰鞋就在市场站住脚了,就靠这几个运动员。”王阳把这些归根于运气,“现在来看,那样的冰鞋真的不能叫鞋,可能是我运气太好了。”

  王阳在圈内赢得了极好的口碑。他不计成本地投入,勤奋钻研,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与帮助。毕竟,这样的运动员太少了,他们没有理由不帮他。

  边维华就是其中之一。这位短道速滑国际裁判看过王阳的比赛,所以当他在长春执法世界杯的比赛时,王阳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帮忙宣传。“因为我外语不行,他带我去敲各支国家队的房门,帮我打开国际市场,我非常感激他。”王阳说。

  更重要的是,2008年,边维华还帮王阳起了品牌名“worldtop”。他希望王阳的产品可以站在世界的顶峰。从此,王阳的冰鞋有了名字与形象,也有了更具体的目标。而边维华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他与王阳的关系已经从当初的朋友发展为合作伙伴。如今他负责冰鞋的国际市场业务。

  迎来转折点

  经过两年的耕耘,王阳的冰鞋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再加上他是运动员出身,很多教练和领导都会推荐他的冰鞋。当然,这都建立在冰鞋质量足够好的前提下,否则没人愿意冒这个险。

  2008年,几乎是王阳创业的转折点。这一年,韩天宇、武大靖等日后的国家队核心成员都穿上了他的冰鞋,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国家女队小将范可欣也开始尝试“worldtop”。

  王慧军说,当时她是国家青年队教练,看到范可欣家境困难,就让王阳免费为她做了冰鞋。“他头脑特别好,为人也忠厚,不是斤斤计较的那种人。”她不遗余力夸赞自己的弟子。

  王慧军办公室的书柜上,很显眼地摆放着一双冰鞋,内里是用纯羊皮缝制。这是当初她在国家青年队做教练时王阳为她制作的,她从没有穿过,但只要有客人来便会看到这双鞋。

  曾经拒绝王阳的杨赫也主动找上门来,而且是付钱请王阳做鞋。“因为不断有人实践(王阳的鞋),我看得多了。”杨赫说,“后来我们(波兰队)有三分之一人穿王阳的冰鞋,他们反馈说非常舒服。”

  在长春比赛时,波兰队中有一位女队员之前是穿匈牙利品牌的冰鞋,但她的右脚比较特殊,必须得采脚型做鞋。杨赫找到王阳特制了一双。穿上王阳的冰鞋后,这位女队员在世锦赛进入了“前三名”,奥运会则进了大名单。

  “一开始我也很担心,但她们穿上后,当年就有效果了。”杨赫说。

  王阳做过运动员,又长期钻研冰鞋,所以他的冰鞋在蹬冰支点、发力点、角度、踝骨的支撑角度和包裹度方面做得更好。这是“worldtop”跟其他品牌的区别。为了做到这样的程度,他走过很多弯路。穿了他的冰鞋感觉不舒服的运动员责怪并拒绝再作尝试,一双又一双看上去很漂亮却不适用的冰鞋被毁掉。

  王阳坚持到冰场上去,与教练、球员一起交流。

  以张虹那双冰鞋为例。王阳开车从长春到哈尔滨为张虹采集“脚型”。在采集前,他做了很多功课。比如他会通过教练以及队员来了解张虹的滑冰特点、受过什么伤、优势是什么等等,然后再采集。拿到张虹的脚型石膏后,他还会根据张虹的体重、胖瘦对冰鞋做适合的加固处理。很多时候,一双冰鞋要反复调整几十次。“每一次都是痛苦的,要绞尽脑汁地去想方设法改进。”王阳说。

  很多时候,王阳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老式“制鞋师傅”。他有一颗“匠心”。他的冰鞋最开始决不是最优秀的,也并未令运动员与教练们满意,但经过多次钻研、修改,最终他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王阳遇到了另一个在冰鞋研发方面的良师益友冯庆波。

  2008年,王阳到哈尔滨给大道速滑(大道速滑有不同的轨道,基本上是自己跟自己比赛,而短道是抢起点,跑到第一名就是冠军)队员采脚型时,站在一旁的冯庆波问了一连串关于冰鞋的问题。

  彼时,他们互不相识,王阳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要了冯庆波的电话。“我当时就说了我的看法,但他没有立即回复。王阳不像其他品牌的冰鞋制作者,他接受别人提的意见。”冯庆波说。

  冯庆波也是一位对器材十分感兴趣的人。在当教练时他就是一位修鞋师傅,队里的鞋买来后,他都会重新调整才给队员穿上。所以,他对冰鞋、冰刀的理解要比一般教练深得多。

  更关键的是,这位哈尔滨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速度滑冰的高级教练,有着一个固执的情结。他希望依靠国人的力量带出好成绩,这当然包括运动员使用的器材。冯庆波的团队里,没有一个外国人。这在外教盛行的中国体育界有些罕见。

  于是,他与王阳走到了一起。王阳根据冯庆波的要求,一点点改进冰鞋与冰刀,并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冯庆波的弟子于静获得了世锦赛500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张虹则获得冬奥会冠军。

  在冯庆波看来,王阳做事的决心是少有的。“他做鞋那么多年,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摸索、提高、强化,投入心思非常多。这点是我感触最深的,否则我不可能帮他,我们是臭味相投!”冯庆波如此评价王阳。他说,王阳很执著,认准的事干不好都不能原谅自己。

  其实,冯庆波与王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对产品的苛刻程度、做事的投入上。在一个饭局上,他们滔滔不绝地聊着冰刀的厚度和韧性,竟然忘了在场的其他人。

  “他们喜欢动脑子钻研器材。他们都是这样的人,这是他们能成为朋友的原因。”坐在一旁的冯庆波妻子赵贞贞说。

  不可复制的创业经历

  如果从物质上来衡量,王阳已经成功了。他拥有4辆车,其中一辆是跑车;他在长春市有一套600多平方米的别墅;他的父亲早已不用去给货车当押车员,而是成为了他创业团队中的一员。

  长春市岳阳街上,王阳的“冰鞋工厂”蜗居在一幢简陋的民房里,而在不远处是他的“冰刀工厂”以及库房。

  现在,王阳仍然专注于高端冰鞋,即专注于为专业运动员做冰鞋。这是他的商业模式。因为一旦在专业运动员那里拥有口碑,产品自然会在普通爱好者中热销。王阳的冰鞋,分为四个档次:第一档是提供给专业运动员的,价格在5000元至7000元一双;第二档到第四档是提供给普通爱好者的,价格是在1500元至4000元一双不等。

  此外,王阳还是荷兰著名冰刀、冰鞋品牌海盗的中国总代理商,而且是全球最大的代理商。他做的冰鞋与海盗的冰刀捆绑销售,双方并不存在竞争。此外,王阳每年还出口几千双冰鞋到国外。

  对王阳来说,好消息是10月10日,他在长春的第一家冰鞋专卖店已经开业了,主要面向普通滑冰爱好者。王阳计划让自己的三名前队友来打理店铺。

  看到王阳的冰鞋生意有模有样,有些退役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也想尝试,但都坚持没多久就失败了。

  “我的创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我十几年的滑冰积累和我这十几年对产品,对冰鞋、冰刀的研究。”王阳说,很多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那天下午3点,我坐上王阳的车——他要去哈尔滨市为十多位运动员采集脚型,这段路程需要3个多小时。

  在半路上,突然下起暴雨,大得让人无法看清前方任何东西。王阳小心翼翼地开着车。我建议他为了安全,将车停在路边休息。王阳拒绝了。他说在过去7年多的时间里,有好几次是大雪封路,但他都将车顺利开到了终点。

  “其实我的创业之路并不顺,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困难期,就看你怎么克服它。”

(责任编辑:HN026)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职场圈如何传递自信
下一篇:幸福职场徒步梧桐山 康美健康友爱相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