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学院 从“复制”到“借鉴”
2014-10-20 11:54:56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中国的商学院教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主流上说,中国的商学院、管理学院教学质量在不断地进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全球化时代,本土商学院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经历了商学院的教育后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优秀的中国经理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认为至少应具备五种素质,包括全球化的视野、开阔的思维,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远大的理想和使命感,国际化的从业经验以及对中国历史、国情的深入了解。

  新的人才要求给商学院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更新管理理论,更新教学案例、更新商业实践固然重要,但这些都是传统的做法。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价值,本土商学院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充分分享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要充分参加课外活动,比如协会、论坛、讲座,商业计划比赛等等。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将知识变成能力。同时开阔视野,改变思维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超越书本、老师学习。

  其次,要重视国际学习经验,为学生提供海外游学的机会。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能能够混合在一起上课,这种跨文化学习和生活经历是非常有益处的,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国际化的一代管理者,无论他们在国内还是国外工作,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里都能生存,并且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新的技术革命即将到来,商学院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在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方面建立价值观。同时,思考产业新技术革命对现有产业带来影响,为新兴产业发展做规划。此外,还要培养创业精神,不仅帮助年轻一代做好创业的准备,同时也帮助公司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商业流程。成熟的企业也要有创业精神。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经济增速领先全球。其中,中国本土企业功不可没。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他们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商业实践经验。但同时在管理教育领域,依然很难看到中国本土企业的案例。如何真正深入中国经济实践,揭示中国过去30年间商业蓬勃发展的真正动力,贯通中西方管理学的融合与发展,是本土商学院未来更重要的使命。

  在目前阶段,中国商学院更多还是借鉴欧美的教育体系。当然,一些欧美商学院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开始在中国试水管理研究与教育。但毕竟他们的教授对中国大陆的认识只是雾里看花,这个使命还是要留给我们自己。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每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为商学院研究经济发展现象、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而这些或是契合实际需要,或是关注管理根本问题的研究,都能够指导企业洞察时代先机、把握发展方向,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今天西方的管理学界和商学院定义了管理学的主要哲学命题和理论方法体系,中国学者从事科研的理论框架和中国商学院所引进的MBA、EMBA课程,都是对西方管理学框架的复制。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具有中国传统士文化特征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既要懂得中国,也要懂得世界,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够生存发展,都能够在当地组织里面扮演领导角色。

  从趋势上讲,东西方管理思想需要相互交流、借鉴。对于一些最基础的管理命题,世界已经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的共识。我们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背景,兼容并蓄东西方管理文化成果,构建具有东方特色的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模式。

  当然,我并不提倡回到几千年之前,而是要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探索如何用中华文明中的精华与西方对话交流,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为未来的人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商学院教育亘古不变的使命。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开放市场。因此,本土竞争就是国际竞争。我们的学生需要和全球人才在中国舞台上竞争。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情势,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商业翘楚与领导人才。

  如何完成这些事业,我认为就是增加商学院教育价值的题中之义。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FT2014年全球EMBA百强出炉
下一篇:EMBA:官员不读又如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