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名校 > 正文

成绩难认可好课还不多慕课没有想的那么美
2014-10-25 11:31:22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原标题:慕课 没有想的那么美(看深化改革 道教育热点)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大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正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高等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慕课课堂”和“小班化教学”,就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新尝试,其发展现状、经验累积、未来潜力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编者

  日前,武汉高校首个慕课课程《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和我国首门护理学慕课——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的《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上线。10月10日,首个中文慕课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也已上线一周年。

  慕课(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兴起于美国。2013年,慕课在我国迎来了较快发展,有人说,这是一场革命,甚至有人说,这将使现有大学的围墙消失。喧嚣渐稀之后,当前我国的慕课现状究竟如何?

  现状

  几大平台纷纷上线,不少高校推出慕课课程

  “登录慕课平台,只要注册个账号,不花一分钱,就能上课学习。”在北京一家公益组织上班的杨宁说,一年前,他首次接触慕课,就喜欢上了这种新课堂。

  继国外几大慕课平台之后,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致力推动的“优课”联盟(UOOC)等中文慕课平台相继上线。此外,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虽然没有建平台,但都制作了自己的慕课课程。

  “包括今年秋季学期刚上线的《有机化学》等课程,‘学堂在线’目前共开设了60余门慕课,注册学生近26万,选课总人次近54万。”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孙茂松说,除了不多的几门课外,其余课程都是清华大学自己开设的。

  深圳大学联合一些地方高校,推出了针对地方高校本科生的中文慕课平台“优课”联盟。这个平台的课程均按照本科教学大纲制作,第一批包括《大学计算机》在内的7门课上线,10月初正式开课,并向联盟高校开放。

  今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目前已开设近40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慕课推进办主任江志斌介绍,“目前我们开设的都是通识课,专业性强的慕课还在筹建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

  慕课《数学之旅》主讲、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王维克说:“刚开始蛮奇怪,讲慕课还要写脚本,跟拍电影似的,并根据场景调整课堂顺序。慕课视频很短,就20分钟左右,为了吸引学生,我们要提前设计‘包袱’。”

  “每种课程平均花费10万到20万元,包括设备、视频剪辑和后期处理,以及人力成本等。”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介绍。

  态度

  教师参与度不高,学生褒贬不一

  无论课堂形式怎么变,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慕课录制而言,“难点在于动员合适的老师。”李晓明说,总有非常愿意去尝试的积极分子,但大多数老师还在观望,怕耗费时间,影响自己正常的教学和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副教授李康化,在“好大学在线”讲授《唐诗宋词人文解读》。他认为,讲慕课的难点在于把握不准听课对象,没法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讲深了还是讲浅了。这可能是有些老师不敢尝试的原因。

  “慕课能扩大自己课堂的影响力,因此一部分课讲得好的老师很积极。”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说,也有一些老师不待见慕课,有的是因为课讲得不出彩,有的是不习惯对着摄像头讲课。“这都很正常,我希望老师们都能参与进来,看看别人怎么讲,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相互促进。”

  学生们提到慕课,也是态度不一。杨宁说,很多朋友包括上班族和在校学生,都有慕课学习的经历,但很多人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扔掉了“僵尸账户”。“能免费在线上课、能与老师互动当然好,但后来听着听着就觉得,讲得太浅没深度。”在北京读大学的黄畅如是说。

  业内专家分析,说到底,慕课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课程质量,目前,慕课课程虽不少,但水平不一,精品课还是太少,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有些高校参与度不高,不太愿意将自己的优质课程拿出来分享。”对此,李清泉很无奈。

  局限

  受技术、内容等制约,目前还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需要纠正的是,现在对慕课互动性的理解,外界似乎有偏差。”李晓明认为,慕课的互动性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提交作业后,马上有对错的反馈;二是老师或助教参与论坛,讨论学生“点赞”的问题;三是学生间在论坛上的互动。

  “课程不是实时在线,讨论区也不热烈,自己的问题没人搭理。”黄畅失望地说,这和一些网络公开课有何区别?

  “互动主要靠助教,他们经常在线,但是没有固定时间。”李康化坦言,自己平时太忙,无暇顾及慕课的学生互动。王维克也遗憾地表示,他跟学生互动较少,“一般是我的博士生和一个青年教师在参与互动。”

  “慕课互动目前还只是通过论坛讨论实现。”孙茂松说,这样的交流存在局限:一些需要手把手教的课程,如解剖课,只看慕课视频没法掌握。李清泉则认为,慕课作为一种课堂形式,最好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此外,慕课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认可,也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好在,一些地方和高校针对这一问题正在拟定新的措施。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指出未来高校还将探索对慕课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制认证。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尝试将学分制引入慕课,达到对在校学生学习成绩的认可。去年,清华大学的《电路原理》课,就有几名在慕课上学习的学生,通过参加最终的课堂考试拿到了学分。

  慕课出现时,大家争论“传统大学教育该何去何从”,随着慕课的发展,问题似乎慢慢回归到了“慕课本身该何去何从”。处在起步阶段的慕课,还很不完善,慕课的探索,还在路上。

相关新闻:
    广东高校:上“慕课”将可算大学学分华工广州学院:慕课时代到来 大学课堂将何去何从广东高校网上学习计学分 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慕课”高辍学率亦不妨理性看待“慕课”国内流行近一年 辍学率仍居高一堂好课练出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不多

上一篇:北京市属高校自查近年科研经费
下一篇:别让巨额科研经费流入个人腰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