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名校 > 正文

高校为吸生源增收入盲目增专业 一高校计划新开56专业
2014-10-17 19:50:19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原标题:一高校计划新开56个专业

 

\

  宋 嵩绘

\

  制图:张芳曼

  近日,媒体披露了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动画等近几年颇为时髦的专业榜上有名。一方面是“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另一方面则是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不减,这种反差引人深思:高校到底该如何科学理性设置专业?从就业角度考虑,学生又该如何选择专业?本版将持续关注。

  ——编 者

  离谱: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设立7个以上新专业

  日前,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设立7个以上新专业,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黑龙江科技大学竟然一下子申报在2015年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等7所高校,也都申请在2015年新设立10个以上的新本科专业。

  每一个新专业的设立,都不是一件小事。对于高校来说,设立新的专业,意味着要有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的配套资源。但在一年的时间内,有如此多的高校申请10个以上新专业,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学校是否有相应的能力。

  “当前,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说,已经从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做法已经被证明不适应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专家分析,“一年时间内申报这么多新专业,暴露出部分高校未能适应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还将目光停留在旧的发展方式与思路上,即通过增设专业,扩张学校专业数量来吸引生源、增加收入。”

  流程:九成本科专业设置高校可自主决定,但仍需严格执行程序

  2012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逐渐下放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审批权,92%的本科专业设置权直接交给高校,由其自行决定,高校享有了更大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权。但是,有了自主权后,如何设置专业也不是拍脑门就能定的。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强调“一扩二减三加强”:“一扩”是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二减”是减少专业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三加强”是加强信息服务与公开,加强专家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

  教育部还进一步明确了本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流程。比如,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根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要经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之后相关申请材料要在专门网站公示一个月,接受社会监督,在公示期满后,高校将公示期间收到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报高校主管部门,最后才是主管部门对高校提供的专业备案材料、公示期间收到的意见、高校研究处理情况等进行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

  也就是说,一个新专业的申报,需要经过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高校内部和社会公示、当地主管部门审核,最后才报教育部备案。有专家质疑,一次性申报几十个专业的院校,其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高校所在当地主管部门是否真正充分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建议:专业设置不能只看产业短期繁荣,要充分考虑专业可持续性

  在很多专家看来,只要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和环节各司其职,科学理性设置专业并不难。

  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总结了高校专业设置几大关键步骤。首先要全面了解目标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个需求不能是虚假繁荣,也不能是短期旺盛,而是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学校对相关产业的平均薪酬、离职率等指标有科学的策划。其次要与其他高校横向比较,避免相同专业的同质化竞争。最后还要衡量学校自身是否具备充分的教学能力,能否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从今年开始,教育部会定期发布高校专业就业预警。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市场营销、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均“榜上有名”。这份榜单,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长春介绍,北交大的新专业建设首先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具有轨道交通特色,二是服务国家需求。专业设置很少有从零到有的情况,多数都是在某一专业已经建设得非常成熟之后,在与之相关,并且国家有需求、国家发展有需要的方面增设专业,这就意味着新设立的专业一是确有需求,二是专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

  李长春说,在学校内部,一个新专业的诞生要经过重重关口。教务处为第一关卡,教务处会要求相关专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形式进行考察,比如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践环节等等。学术委员会为第二关卡,学术委员会立足学校发展,进行宏观考虑,学校战略发展是否需要增设该专业,人才质量提升能否把握好等等。学术委员会成员均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或学校内部职能部处的处长,他们都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定位有着清晰而准确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要引导高校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强调,“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需求导向、条件保障、规模适度、持续建设的原则制订专业建设规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5日 22 版)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nbsp|56

上一篇:承诺发毕业证 北工大“爽约”被讨说法
下一篇:河南农大陷“招生诈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