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挑战,需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同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让学校在自主办学,平等竞争中回归教育本位,办出特色和高水平。
近日,2014年全国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峰会在郑州大学举行。所谓地方高水平大学,就是那些非教育部所属,在所在的地方院校中属于“领头羊”的大学,与会者表示,地方高水平大学办学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学校的规模过于庞大,办学没有自主权,被等级管理左右,等等。(11月4日《光明日报》)
其实,这些困境,何止是地方高水平院校的困境,而几乎是所有高等院校的共同困境,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我国所有高校当前都面临从以前的规模办学路线转向关注内涵发展,以及从行政治校转为教育家办学的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同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让学校在自主办学,平等竞争中回归教育本位,办出特色和高水平。
总体而言,造成我国高校办学困境的根源有二。一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政府部门掌控着学校的财权和人事权,同时把学校作为一级行政部门加以管理,地方公办院校一般有正厅行政级别。这导致学校的办学,得听行政计划部署,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快速扩张,就是在行政计划安排下实现的,而学校领导在办学时,也首先对上级部门负责。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高校领导都强调行政级别对于高校的必要性,而这次地方高水平院校领导也意识到,按等级管理,制约了学校发展。其实,行政级别并不能提高高校的地位,不同高校不同的级别,只会制造高等教育的等级化管理。要消除等级化管理,必须从根本上取消高校的级别、等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提到,要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以及最近颁布的国家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提到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都是在向等级管理开刀,现在需要的是切实执行。届时,如果真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学校领导不要又站出来反对。也许相对于985高校来说,211院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对于地方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来说,地方高水平本科院校,又是高人一等的,从长远看,我国应该清理所有造成学校不平等的级别、计划、工程,让每所高校平等竞争,只有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学校办学的功利导向,地方高水平院校,存在贪大求全的问题,这一方面与地方政府的导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急功近利有关。有一些地方高水平本科院校,当年就是为跻身211而大规模合并,增加学科和专业,而在进入211后,就希望增加硕士点、博士点,好在教育部明确未来10年985高校不再扩容。否则,还有相当地方高水平本科院校,以跻身985作为奋斗目标。
解决这一问题,在政府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必须在大学内实行现代治理。从地方高水平院校领导的发言中,大家不难看到,学校希望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更多的办学资源,可是学校内部改革,包括如何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让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却谈得不多,而学校内部治理的改革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办学自主权能不能顺利落实——如果学校没有用好自主权的机制,办学自主权就可能被滥用。
因此,高校的办学,实质还有另一个困境,即对于教育改革,对政府期待多,对自己要求少,对外部环境强调多,对改变内部环境谈得少,结果形成对改革的“等、靠、要”的依赖情绪,另外,很多高校都期待改革给自己带来好处,而不要动自身的任何利益,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教育改革就会知易行难,大家都身处困境,却难以突围。
(■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