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联合开展“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发展支持”研究——
2014-10-28 15:56:45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原标题:成都市第五幼儿园 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 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 联合开展“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发展支持”研究——

  聚焦活动投入状态 放飞幼儿生命潜能

\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

\

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

\

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

  如何走出幼儿活动的低效和无效状态?如何从幼儿活动状态解读入手辨识、理解儿童行为?如何找到更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大胆表达、勇于创新?

  近年来,成都第五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联合开展“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推动教师科学观察幼儿活动表现,综合分析幼儿动机、注意、情绪、交往、思维状态,改进活动设计和教学行为,幼儿活动投入状态和学习方式明显改善,学习品质有效提升,活动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活力与个性张力,幼儿的生命潜能得以放飞。

  现实状况

  教师对幼儿活动投入关注不够、研究乏力

  活动投入状态直接反映的是活动的质量和幼儿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教师忽略或轻视,表现为“不去看”——只关心自己的教学结果,根本不去看幼儿的活动状态;“不会看”——知道要关注教学的过程,但是不知从何着手,“不会支持”——能够看到幼儿的活动状态,但不会支持孩子的进一步研究。

  例如在“5的分解与组成”活动中,教师操作教具进行演示时,凡凡要么眼睛盯着天花板,屁股在小椅子上左右摆动,要么一会看看左边一会看看右边,很无聊的样子。执教教师解读: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机械记忆和理解、模仿的活动,凡凡不能投入。

  仔细分析这个案例,发现导致凡凡不投入的原因可能是:(1)分解组成对凡凡已不是一个难点,教学的内容低于他的能力,故此他表现出不专注、不投入。(2)统一的教学方式——演示教具是不是适宜每个儿童。(3)凡凡确实对“数”的相关活动不感兴趣。这类不会看、看走样的现象在活动中非常普遍,由于其分析的结果比较片面,因此更不能找到很好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支持。

  课题组汪萍老师认为:活动是幼儿学习成长的主渠道,活动投入状态与儿童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存在着一体共生关系。把握儿童活动投入低效、无效的状态和动因,是对症下药,提高儿童活动投入效度的前提和依据。

  学会观察

  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度,以反思求“解”

  解读幼儿活动投入状态,是一个从看到幼儿活动状态过渡到读懂幼儿活动状态的过程。以观察作为儿童活动投入状态的解读手段,不仅需要恰当的视角,更要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为此,课题研究者通过35次活动看评,引导教师讲述观察到的孩子最投入及最不投入情况,抽取描述幼儿行为关键词,形成了幼儿活动投入程度三个层次的标准:高投入、一般投入、不投入;通过对3所幼儿园、12个活动录像的分析和对64名教师的访谈,确定了对不同种类活动的观察角度,并找到观察切入点以描述幼儿在活动中的高投入状态;按研究目的设计观察方式,每学期进行55次活动观察,从最早选用观察记录表到教师根据活动设计观察记录表,再到统一规范活动观察记录表,三年来达成了对观察记录方式、观察标准的认同,使观察者能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使分析趋于一致。

  在案例收集中,三所幼儿园的老师们根据活动过程反复出现的“典型现象”,形成了“收集案例——解读案例——拓展案例”的拓展式反思方式。即通过解读典型现象,将典型案例中的典型现象引入不同活动,形成对不同现象的解读支持策略,帮助教师透过现象找到分析儿童的角度和方法。

  例如在“自制泡泡水”科学活动中,几位小朋友在兴致勃勃地玩,阿宝则站在一旁看着小朋友,并持续了好几分钟。

  甲教师对阿宝的状态判断是不投入,即处于未参与状态。原因是其他区的人员满了,他只得到此区玩,故不愿投入、只是观看。应对策略是:询问他想到哪个区,让其进入自己喜欢的游戏区。

  乙教师的判断是一般性投入,原因是阿宝不会玩,所以只是观看,应对策略是:教师带领他参与游戏、教他玩。

  丙教师则判断阿宝很投入。因为:通过前两阶段活动,教师询问阿宝愿到哪个区玩,阿宝摇头,只是观看;老师做出一般性投入状态的判断后,对阿宝说:我带你去玩,阿宝还是不愿意,仍是观看,而当他看到同伴吹出泡泡时高兴地笑了。阿宝动手能力较差,对操作类活动不喜欢,但泡泡对其吸引很大,故他虽不愿动手,但愿意观看。应对策略是:幼儿投入表现是不一样的,对此类幼儿要耐心等待,逐渐将其引入活动。

  通过典型案例收集、解读和拓展,老师们感到:在实践中遇到同样现象时,知道从何种角度思考和指导了。

  课题组教师周燕说,我们对此案例的反思是:多关注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幼儿的活动状态及其与教学目标的落差,据此创设有价值的情景和机会调整后续教学,并将反思建立在解读幼儿状态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反思和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懂得支持

  观察得多、教得少,提高幼儿活动效益

  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状态,直接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幼儿活动投入的开端依赖兴趣而非外部强制。过去,老师们仅满足于由幼儿兴趣生成活动。后来,三所幼儿园的研究者们进一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幼儿兴趣增长点,将孩子兴趣不断转化为活动深入的持续性动力。

  开学初,一名孩子带来的几只恐龙玩偶吸引了孩子们注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知道的恐龙。一天,安静的图文馆里传出争执声:几名孩子在翻阅《恐龙大家族》图册时,对翼龙的“身份”归属产生了不同意见。他们的争执引起了大家注意,这是整合幼儿关于恐龙经验的好时机,大四班的老师从孩子兴趣出发,生成新的活动“他们都是恐龙吗”。

  恐龙研究活动持续了一个学期。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的探究兴趣随着对恐龙知识的积累而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个个兴趣增长点。这些增长点以更强的动力推动着孩子们深入探究,体会研究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并进而产生更大兴趣。

  课题组教师朱莉说,我们研究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有“主动投入”和“被动投入”之分,被动投入是指幼儿虽在活动且有活动机会,但完全是在老师控制下或完全按教师要求进行,教师掌控了活动自主权,幼儿只是被动地按规定步骤进行;主动投入则需要教师克服自我表现的冲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得到真正满足,确保其深入而富有实效地学习。

  以“视觉之旅”活动为例。初次研讨活动是:老师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游戏环节:一起玩动画小书、一起看错觉图片、一起看3D电影,虽然实现了儿童投入,但儿童是在教师步步导入中“被动投入”的。修改后活动为:提前布置一个视觉体验馆,分为“动画区”、“小玩具区”、“错觉区”、“3D”区……激起兴趣后,幼儿自选小组进行探究,并提出在活动中感受到的问题,儿童或教师进行解答。

  比较两次活动:前者教师“教”得多,每个环节都有知识点呈现。后者教师作用发挥更隐蔽,幼儿的自主权更多,教师观察得多、教得少,幼儿主要通过分享获得经验,且效果显著。孩子们对活动意犹未尽,相互启发十分突出。

  “持续投入意味着深层次探索。”课题组教师唐莉说,幼儿学习往往是在持续的过程中产生变化,获得经验积累,经历成功和进步。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投入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持续投入。

  研究过程中,三所幼儿园提炼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幼儿的注意状态,优化活动方式;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优化活动过程;关注幼儿的思维状态,优化活动策略;关注幼儿的行为状态,优化互动方式。包括一些对教学活动细节的关注。如在与幼儿互动时,除正面表扬、鼓励、对话外,还注意在与幼儿互动时避免把自己当成主角,避免对儿童造成心理压力,应从侧后进入,蹲下和孩子保持同样的高度,这样才能让孩子沉浸在活动中。

  成效明显

  幼儿活动投入状态发生根本变化

  通过4年多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认为幼儿活动投入状态是幼儿在参与各项活动中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外显出来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行为状态,它区别于幼儿一味顺应教师的“积极”表现,呈现出多样性,是幼儿在活动中真实的、自然的、“本我”的表现。通过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呈现出的动机、注意、情绪、交往、思维等状态,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对幼儿进行支持,使三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活动投入状态、教师教育行为发生了根本变化。

  幼儿成为有活力、能专注、会合作、乐思考的个体。幼儿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了成人关注,自己的努力方向得到成人认可,在活动中彰显出蓬勃的活力,表现出持续的专注力,营造出强大的合力,体现了思维的张力。通过实践研究,幼儿活动投入状态明显改善,学习品质有效提升。幼儿在活动中增大了自我展示空间,能更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学得有效、有法、有长、有味,呈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渴求。

  幼儿园活动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幼儿在活动中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使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在活动中解读儿童表现、优化教学策略,促进了自身成长。以前,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设计、组织情况和教师言行,现在则更多关注幼儿的神态、动作、表现,主要根据不同活动要素观察幼儿表现,从不同的投入状态多角度读懂幼儿活动动机,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

  幼儿园活动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活”起来了,活动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方式为中介,以积极氛围为依托,以科学组织为保障,充满了生命活力。

  课题组教师闵艳莉说:以幼儿“活动投入状态”为基点展开教育实践研究,将活动观察分析的主体从执教教师转向幼儿,关注重点从结果达成转向活动中幼儿的真实表现,此项研究将帮助教师提升解读儿童的能力、支持儿童的能力及教学反思的能力,真正促进着教师的成长和幼儿园活动质量。(益 众)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善行者”百公里公益徒步活动筹160万助贫困生
下一篇:陕西执业药师考试2440人作弊:开考10分钟就有答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