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州大学推行“低职高聘” 让青年教师“插个队”
中新网常州10月11日电(记者 唐娟 通讯员 包海霞)身为副教授,却拿着正教授的薪水,在常州大学这种“插队”的事已不是秘密。11日,常州大学教师孔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插这个队,压力其实很大。”
孔泳口中的“插队”,是常州大学创新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即在岗位聘任中,不唯年资阅历、职称职务,只比业绩贡献,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和分配制度。
作为高校,统一适用的事业单位工资体系使教师的收入水平与职称直接挂钩,但受任职年限等资历因素影响,青年教师职称的晋升通道受到一定限制。长此以往,青年教师便会消极懈怠。常州大学浦玉忠校长告诉记者,“我们选择在不打破绩效工资体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由学校自主调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鼓励一部分想干事并且能干成事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常州大学人事处处长管春英以孔泳为例向记者介绍,“孔老师虽然只是副教授,但业绩、成果都达到了学校‘教授二级岗’的上岗条件,按照以往的政策,因为资历的原因,孔老师最高只能聘至副高级岗位的高档,但有了‘低职高聘’,我们可以直接聘他为‘教授二级岗’,这一措施既充分体现了绩效工资的业绩导向原则,更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常州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低职高聘”后,孔泳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实现了120%的涨幅。”
“低职高聘”一经推出,便受到常州大学教师的普遍欢迎。经济管理学院的张普老师是这次“低职高聘”的教师之一,她以“讲师”身份竞聘到了“教授三级岗”。“让年轻人有机会插了一下队”,这是张普对改革的描述。“这一举措让我看到了希望,感觉有了‘奔头’。”
艺术学院的张明月老师虽然没有“低职高聘”,但这一政策促使她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对学校的科研任务,以前我都按‘合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政策出台之后,整个寒假我都没有懈怠,一直在充电,准备向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起冲击。”
管春英介绍,“低职高聘”并非一劳永逸,三年之后进行的新一轮岗位聘任,“我们还计划加大团队和教学等考量指标,让青年教师在科研中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常州大学能够创新‘低职高聘’制度,关键在于学校拥有一套完整的青年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年轻且能力强的教师,为实施‘低职高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