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改革如不成功,可能会逼更多学生出国留学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要让出国留学热降温,就必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消除教育歧视,实行各类教育、学校平等发展,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
前不久,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41.39万人。对于日益走高的留学生人数,专家呼吁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因为与出国留学热对应的是,海归人数大幅增加,2013年“海归”总数为35.35万人,较2012年增长29.53%,海归的“光环”在消退,就业遭遇尴尬。
有一些舆论就此推测,由于“海归”变“海待”,我国出国留学热会渐渐降温,笔者倒不这么认为,出国留学能否降温,取决于我国教育改革能否成功,按照目前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的走势,未来几年我国出国留学需求还可能大幅增加。
我国的出国留学热,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中国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竞争力;高考一考定终身竞争残酷;中学教育缺乏个性,学生没有选择空间;高等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教育的等级化让学生只关注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上二本、三本都被一些家长、学生认为是没有上大学。要让出国留学热降温,就必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消除教育歧视,实行各类教育、学校平等发展,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
其中,高考改革尤为关键。调查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从2007年以20%的增幅递增,而2008年后,我国高考每年弃考学生达到100万左右,这体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换句话说,当前的高考制度助推了出国留学。很显然,如果高考制度能切实改革,出国留学的需求或可减少。需要注意的是,高考改革不仅是一次考试,这关系到基础教育教学的转变、大学办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各类教育的平等办学。
从去年底开始,各地都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北京已经公布2016年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是降低英语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此后,教育部也透露改革的具体设想,是减少统考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试,在录取时各校结合高考统考成绩、中学学业等级综合评价录取。
有关部门赋予这一改革设想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价值,但深入分析考试、录取的细节,就会发现,如果按这一设想推进高考新政,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局面、家长和学生高考焦虑会进一步加重。按照高考改革设想,未来的高考,将有两道门槛,一道是语数外统考科目门槛,以语数外三门总分作为投档分投档,另一道是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对于语数外之外的其他科目,大学会提出等级要求,类似物理A化学A等等。按照这样的录取规则,语数外的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做错一道题,就可能从一本降低到二本,由于科目减少、总分减少,一分之差将有上千名学生,而其他科目以等级计分,也无法让学生轻松。
这是降低学生的焦虑,还是增加学生的焦虑?问题出在录取制度上(按分数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如果实行集中录取,科目改革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且可能越改越糟糕,包括教育部门宣称的英语一年多次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也是虚假的社会化考试,因为在最终录取时,是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排序投档。这和国外考生以SAT成绩去自由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自主录取,相去甚远。
对于这样的改革方案,家长和学生们都会分析“后果”,预测自己在这一制度下的前景。而分析的结果,极有可能是从初中起就做出国留学的打算,否则,等待大家的是,不放过语数外一分,还担心等级测试考砸。据笔者了解,有一些家长看到高考改革的设想,已经对未来的改革不抱希望,坚定地选择出国留学。
这是值得教育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的,如果高考改革不能有效缓解高考焦虑,不能让老百姓看到教育改革的希望,会把更多的学生逼上出国留学,哪怕他们明明知道海归的光环不再,出国留学的前景也不明,但好歹比让孩子在国内接受高考制度的折磨强。(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