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秋拍缩水严重 内地秋拍何去何从
“未来内地市场还会延续调整的态势,目前甚至还谈不上复苏。”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表示。然而,未曾想到今年香港秋拍也开始出现大幅缩水。10月7日,香港嘉德以3.43亿港元收槌,远低于去年秋拍的5.1亿港元。次日,保利香港以8.22亿港元收官,同比去年减少近两成。原本备受期待的香港苏富比以29.04亿港元成交,同比去年的41.9亿港元更是缩水明显。那么,香港市场在传递怎样的信号?今年的内地秋拍又将何去何从呢?
调整态势仍将延续
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可谓耀眼,九位艺术家先后打破个人最高拍卖纪录。其中,刘小东《违章》以6620万港元成交、方力钧《系列二(之四)》成交价高达5948万港元、刘炜《你喜欢肉?》以2000万港元落槌。然而,这些破纪录的作品依然没有阻挡成交额下滑的步伐。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可能还与礼品市场的大幅萎缩有莫大关系。
对于内地秋拍的走势,刘尚勇表示并不乐观。他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市场还会延续调整的态势,目前甚至还谈不上复苏。因为市场调整还没有到位,调整的趋势比较平缓,所以这种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调整的任务完成了,市场状况才会改变,这是由市场的意志所决定的,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华人不止包揽书画
不论是内地市场还是香港市场,中国书画都是重头戏。香港嘉德的书画专场表现可圈可点,文徵明、祝允明的《吴山览胜图 中秋玩月诗》手卷以902.7万港元拔得古代书画专场头筹,潘天寿的《东海归帆》以632.5万元成交夺得专场头魁。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总成额达到4.67亿港元,其中张大千的《惊才绝艳》以6620万港元高价成交,为2001年上拍成交价的14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查询香港苏富比公布的拍卖结果了解到,中国书画成交价格前十名的买家均为亚洲收藏家,珠宝及翡翠首饰专场的买家几乎也都是亚洲收藏家。不禁要问,亚洲藏家为何有这么大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知名策展人顾振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购买力依然受到金融危机后遗症的拖累,一直没有真正复原,所以买气主要还是来自内地”。
当代艺术后继乏力 F4时代陨殁
在香港苏富比夜场中,来自尤伦斯夫妇早期收藏的藏品流拍两件。其中,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全家福》估价2000万-3000万港元流拍,岳敏君的《幸福》在叫价至850万港元时折戟。
对此,顾振清表示,“一些在美术史当中具有关键地位的艺术家,其语言形式可能不是自我原创的。当市场向学术价值回归,这些艺术家就会被替换掉,可以说F4时代已经过去了。不是说名气大就一定能留得住,艺术生命要不断翻新和拓展,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比如方力钧的陶瓷是一个创新,他的艺术就有厚积薄发的感觉”。
与此同时,顾振清对于当代艺术藏家的流失也表示惋惜。他指出,“本以为像乔志斌、张锐、余德耀这些藏家应该有后继者,但后继比较乏力甚至分流去买现代艺术了,尤其是以浙江藏家为主的这批现代艺术大藏家的崛起对当代艺术有一定的冲淡作用,所以整个销售额有些缩水”。
青年艺术家要接棒市场
在当代艺术遭遇颓势之时,青年艺术家却备受追捧。比如贾蔼力的《疯景1号》拍出1180万港元、王兴伟的《盲》以700万元落槌、王光乐的《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万港元成交、刘韡的《紫气系列H2》拍出340万港元。值得关注的是,这几位基本都是“70后”青年艺术家。有市场人士表示,这反映出市场出现两极分化,青年艺术家开始接棒市场。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一些大牌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急速飙高,超越了藏家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藏家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很多具有海外经历,他们的审美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藏家,使得市场的审美趣味发生变化。
“目前,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藏家都越来越年轻化, 他们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拍卖行要关注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因为话语权将来是要交给他们的,所以要把一部分市场空间让给他们,这个市场以后的发展潜力会非常大。”刘尚勇如是说。
但在顾振清看来,这种更替主要源于学术价值的转换。他指出,“这些青年艺术家跟F4不是一代人,但他们有替换市场的价值,比如王新伟等艺术家在文本学、符号学有很多贡献。相较于以前关注明星、炒作历史节点等,人们更关注学术价值,更加注重未来的价值,所以这批青年艺术家能够脱颖而出是在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