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文化 > 正文

南京"绿肺"源于百年前美传教士建议 经孙中山批准
2014-10-23 01:10:57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被称为南京“绿肺”的紫金山,植被茂密,古树参天。可你知道么,百年前,紫金山还是一片荒地。现在的盛景,源于当年美国传教士裴义理的建议,经孙中山批准后,4000亩的荒地被开垦造林。

  通讯员 许天颖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美国传教士建议建林防灾

  前天,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纪念金陵大学暨中国创办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100周年座谈会。据学校工作人员提供的校史显示,1911年,美国传教士裴义理和实业家张骞等人在南京组织“中华民国义农会”,赈济灾民。义农会的宗旨是“招选贫民,酌给费用,开垦荒地,并教以农事与园艺之法”。

  工作人员介绍,裴义理曾拜见孙中山先生,请求提倡造林防止水灾。他还购买了鼓楼金陵大学校园周围的岗地作为苗圃,派学生帮助灾民造林。1913年,裴义理创办灾民子女学校。同年,孙中山莅临金陵大学,批准拨给紫金山、青龙山官荒地4000亩,作为义农会垦荒造林之用。

  工作人员说,紫金山树木茂密,就是那时造林打下的基础。后来,因以工代赈事业扩大,人才缺乏,金陵大学遂创办农科,以造就农事指导人才,裴义理任科长。从此,中国第一个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在南京诞生。

  学生暑期实践在农场吃住

  提起社会实践,上过大学的人都不陌生。事实上,近百年前,金陵大学的学生已经开始社会实践了。

  座谈会上,南农退休教师鲍世问讲述了60多年前的大学经历。

  1947年,鲍世问考入金陵大学农业专业。当时金大在太平门外有5个农场,面积从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其中最大的一个农场,就是现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所在地。

  “大三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下乡种田,在农场呆一个暑假。”鲍世问说,其间,同学们要学会田间管理,于是便戴着草帽跟农民一起做农活,晚上也会住在那里。乡野生活让同学们接地气的同时,也带给他们很多乐趣。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金陵|的人|四年制|也会|已经开始

上一篇:范小青:创作万变不离人民,不离真实的社会生活
下一篇:民间收藏敦煌文献首次出版 部分写本难得一见(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