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文化 > 正文

解放军兵不血刃开进惠州 乡绅率众放鞭炮欢迎(图)
2014-10-23 01:10:46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定格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记载:1949年10月15日清晨,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新编独立第三营从淡水出发,15日下午开进惠州城,粤东重镇惠州宣告解放。画家黄澄钦回忆,乡绅张友仁带领众人在中山南原子书店门前欢迎解放军的到来,还点放了鞭炮。10月16日创刊的《东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布惠州解放的消息,标题是“惠州解放了”。

  特写

  1949年10月15日清晨,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员蓝造率领新编独立第三营500多人从淡水出发,一路向惠州挺进。此时,城内驻敌听闻解放军正在逼近,早已慌忙撤离。

  15日下午,锣鼓声、鞭炮声齐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00多名乡绅学生的夹道欢迎下,没有耗费一枪一炮,和平解放惠州。

  65年之后,解放军曾经走过的荒地已经变成滨江公园。在此散步的市民也许并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但他们脸上的安宁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

  乡绅挂五星红旗智斗兵匪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广东省的许多城市仍未完全解放,惠州就是其中之一。

  解放前两天的惠州暗潮涌动:一方面,驻守惠州的国民党得知解放军正迫向城外,慌忙撤出惠州城;另一方面,以谭天真为首的反动派组织“反共救国军”,扬言要洗劫惠州城。同时,四乡的土匪、盗贼也想洗劫惠州。

  城内无政府管理,城外“反共救国军”随时进犯,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惠州地方绅士和人民群众推选林振雄、张友仁等出来维持治安,稳定人心。

  林振雄曾任黄埔军校管理部主任、教育长及国民党军政要职。张友仁是惠樟公路汽车公司董事长,是比较进步的绅士。由他们两位组织惠州各阶层人士成立“维持会”,指挥惠州商店店员、居民共同保卫惠州城。

  10月14日,经过多方联系,游击队情报员李福会见了林振雄、张友仁等人。李福提出了维护惠州安全的措施:“维持会”派出武装人员守住府县两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和制高点,配备电船、汽车日夜分水陆两路巡逻,插上五星红旗。同时,在夜间巡逻时,大喊“红军入了城了!”果然,土匪和谭天真的“反共救国军”看到五星红旗到处飘扬,一时无法了解实情,不敢轻举妄动。

  惠州解放不费一枪一炮

  就在乡绅想尽办法保卫城内安全的同时,解放军也在争分夺秒向惠州挺进。从9月下旬开始,东江第一支队主力部队从海陆丰转战惠阳、宝安地区,10月10日解放多祝,12日解放平山。

  10月13日,东江第一支队司令员蓝造接到二团侦察队长詹梧的报告:惠州驻敌先后撤出,剩下地方反动武装300余人组成“反共救国军”,撤到江北潜伏,伺机进城洗劫。蓝造意识到,成为“真空”的古城惠州危在旦夕。

  蓝造当即下令,独立第三营必须在10月13日、14日两天内解放淡水和惠州。接到命令后,新编独立第三营一连、三连和警卫排在营长李和的带领下,于13日下午解放淡水,并在此下达了次日向惠州进军的命令。

  14日,詹梧带领手枪队20余人率先进入惠州城,为迎接主力部队入城做准备。15日清晨,蓝造亲自率领司令部和新编独立第三营500多人从淡水出发,当天下午开进惠州城。

  此时城内,惠阳商会会长叶仁雄早早组织了100多名青年学生和店员,在横江沥西岸的惠樟公路车站(现在的水门路上)敲锣打鼓夹道迎接。

  亲历惠州解放的黄澄钦老人永远也忘不了那天的热闹场面。当天下午,他在中山南原子书店门前看到张友仁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竹布长衫,带着书店员工欢迎解放军的到来。当部队从水门路进入中山南路口时,鞭炮响起,张友仁带着店员热烈鼓掌欢迎。

  部队进城后兵分两路,三连抢占飞鹅岭制高点,一连占领惠阳县府。就这样,新编独立第三营没有耗费一枪一炮进入惠州城。

  解放军用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黄澄钦说,百姓并不确定解放军到来后会发生什么,因此家家关门收档,保持观望态度。

  进入市区后,战士们也发现整个惠州城静悄悄的。为了避免给当地群众造成恐慌,李和下令所有战士都不能敲老百姓的门,特别是米铺的门。结果,部队买不到米煮饭,只能从惠州地下党员那里弄来番薯丝和黄糖。

  除此之外,部队进城后就开始给满目疮痍的惠州城打扫卫生。

  晚上找住所,解放军仍然不能骚扰老百姓。张友仁主动将自家住宅对面的空屋提供给部队居住,叶仁雄也邀请蓝造到自己公馆留宿。

  就这样,解放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化解了百姓的恐惧情绪。“解放军进城的第二天,街上就热闹起来。”黄澄钦记得很清晰。

  “惠州解放了!”《东江日报》于10月16日创刊当日在头版头条发布了惠州解放的消息。第一任总编辑黄秋耘回忆:“创刊号印刷了6000份,不到1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10月16日的《粤赣报》也发布了惠州解放的消息。

  自此,惠州全面解放,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亲历

  战地记者谭力浠讲述惠州解放亲身经历

  投入感情的历史永生不忘

  1949年10月,年仅19岁的谭力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东江第一支队新编独立第二营沿高潭、多祝、平山、永湖,一路开进惠州城,见证了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解放惠州的全过程。

  65年过去了,已经84岁高龄的谭力浠老人说:“历史总会被淡忘,但是投入自己感情的历史永生不忘!”

  谭力浠:

  1949年我只有19岁,3月份成为《大众报》的一名战地记者。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这么年轻,你说上战场怕不怕?大炮轰隆隆,飞机在头顶上呼呼扫射,肯定很害怕!但是,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就是要跟着部队走。

  9月27日,我所跟随的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在河田驻地接到上级命令,确定开展广东战役,一路解放河源、惠州、东莞、广州等城市。当日部队便离开河田,来到惠东地区高潭驻下。

  10月1日,广播里播放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当时听得高兴啊!晚上,部队和群众在高潭点灯游行,打锣敲鼓,很是热闹。

  6日,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是中秋节,政治部主任命令我去安墩,跟随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开往惠州的部队,做随军记者。

  到达安墩时,我得知纵队主力军刚刚开走,就赶紧坐船追赶。到达多祝时,国民党的飞机呼啸直下,我藏在农田躲过敌机后继续寻找,终于找到代号“攻城”、开往惠州的新编独立第二营。

  10日,营队解放多祝,12日解放平山。当天,营队接到命令解放惠州,于是途经永湖等地向惠州开进。沿途都是革命老区,人民对解放军很好,给我们送鸡蛋、花生、咸菜焖猪肉,什么都给我们吃。

  16日,在惠州解放的第二天,我跟随新编独立第二营通过水路到达惠州。

  前一天新编独立第三营开进惠州后,东江第一支队便撤销大众报社,在惠州创办《东江日报》,16日清晨,我所写的《惠州解放了》登上《东江日报》创刊号一版头条,文中刊发了解放军安民告示,宣布我军的纪律政策,让大家放心,人民可以当家作主了!

  本版主笔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悦 李春江 见习记者 曹菲

  本版档案、图片由广东省档案局(馆)、惠州市档案馆提供

  总指挥:莫高义 总策划:张东明 王更辉 总统筹:段功伟 郎国华

  策划:梅志清 练学华 金强 罗彦军

  统筹:林旭娜 谢苗枫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站在|在此|那天|一炮|第二天

上一篇:毕飞宇小说《推拿》改编成电影 或将于年内上映
下一篇:亲历者忆郑州解放 传唱66年前《郑州解放之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