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我国第一艘专业考古船日前启动对晚清时期铜皮夹板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此项工作填补了河北滨海和环渤海水下考古的空白,对探寻我国北方古代港口的变迁沿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铜皮夹板沉船位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曹妃甸港区毗连处的东坑坨海域。早在2012年,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文物部门就在唐山沿海进行了走访调查,201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对河北沿海地区古代海港、码头、城堡、海防设施及水下沉船等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陆上调查,并对东坑坨的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了水下沉船两处,分别编号为“东坑坨Ⅰ号”和“东坑坨Ⅱ号”,并基本确认“东坑坨Ⅰ号”沉船是一艘清代晚期铜皮夹板船。
铜皮包复船体技术最早兴起于欧洲,铜皮包复主要是防止海水侵蚀船底,增加船只的使用寿命。此类船只在国内发现不多,广东、山东烟台曾有发现,但保存状况均不及此船。此次水下考古将重点针对“东坑坨Ⅰ号”沉船进行潜水探摸,摸清船体的外围轮廓、了解船体的结构、剖析船货的装载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水下考古挖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表示,由于东坑坨沉船沉积多年,船上的附着物非常多,现在尚不清楚船上到底有何“珍宝”,只能是等待考古船来解密。(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李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