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五天的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会日前正式收槌,本次秋拍会共呈献逾3200件珍品,涵盖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文人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钟表及洋酒等,总成交额达29亿400万港元。
仅仅在“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专场,就在一夜之间刷新了9项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焦点1
中国书画专场张大千博头筹
7日下午,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举槌,共呈献363件拍品,经历5个多小时的争夺战之后,成交330件,取得4.671亿港元的成绩。其中,备受关注的张大千作品《惊才绝艳》以2500港元起拍,经多轮竞价后,最终以6620万港元成交并拔得本场头筹。而在13年前,该作品曾在香港苏富比以466.47万港元成交。《惊才绝艳》最让人惊艳的地方,是类似于之前在中国嘉德以7130万元高价成交《红拂女》,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表示:“这是一稿两本的现象”。
《惊才绝艳》创作于1953年,创作此画时正值张大千工笔创作巅峰时期,曾在1956年巴黎近代美术馆举办的“张大千画展”中展出。画面人物工细写实,服饰图案趋向装饰性,设色艳而不俗,取法于中唐或以前的石窟壁画。整幅画作线条流畅利落,张大千结合明人细致秀丽的笔意,将壁画中的技法修饰得更婉转流丽,形成独特的工笔人物画风格。
《惊才绝艳》中的女子为“红拂女”,相传是一位隋唐时期的女侠,最早出现在唐传奇《虬髯客传》中。张大千以该女子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不止一件。在去年嘉德春拍推出的《红拂女》曾以7130万人民币成交。此外,本场中另两件张大千的作品同样表现出彩,最高估价仅500万港元的《夏木垂阴图》与最高估价仅550万港元的《西园第一红》分别以1684万元港元和1444万港元成交。
张大千作品能否凭借此作再次发力?业内人士分析,《惊才绝艳》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张大千精品的抗跌性,此作能否成为“大千热”的发力筹码,除了香港秋拍外,还需关注内地艺术品市场张大千作品的走势。
焦点2
当代艺术市场难挽下降趋势
令人关注的是,在“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中,总成交额达6.15亿港元,总成交率为87.7%,有9位艺术家作品在此间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且年龄上呈现年轻化趋势。方力钧的《系列二(之四)》刷新了个人纪录,以5948万港元成交。余友涵《圆87-2》则以超出起拍价近六倍的价格成交。这次尤伦斯夫妇送拍的作品没能像去年一样拍出亿元天价,不过对于当代艺术市场来说表现依然强劲。
据了解,这是苏富比夜场中首次大力度推出“70后”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家林家如表示,近来当代艺术市场呈现两极化行情,导致买家也有了两个关注的焦点:其一关注“60后”艺术家,因为他们的创作已趋于稳定,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也已经明确。其二则关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与前者相比他们作品的价格相对偏低。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胜景背后,也蕴藏着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太多人出于一种投资或者投机的心理买画。消化这一泡沫,仍需假以时日。经过苏富比秋拍,市场人士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将有三个大的趋势:“第一,作为大的趋势,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新藏家,将会是新一轮当代市场看好的主力。可以说等于一线城市的大藏家在更新淘汰自己的藏品,二三线城市的藏家在接手。第二,由于中国地方太大,二三线城市的藏家也不少,所以当代艺术市场在这一轮的上扬势头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太久。第三,这次可以看到新的艺术板块在崛起,而旧的艺术板块在慢慢淡出。
焦点3
特色专场受追捧
相比以往秋拍专场,今年香港秋拍的分类更加细化,仅仅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中国瓷器和工艺品专场拍卖,就有五六本书,其中还包括多个以单件艺术品为一个专场,像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门的拍卖。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就单独成为了一个专场,还有一件单独成为专场的春在斋珍藏宣德三鱼纹高足杯,最终也拍出了4380万港元的佳绩。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专场设置中,也将古代书画与瓷器部分进行了混排,像“细川家族藏中国艺珍”专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藏家刘益谦就从中购得了清乾隆十一年《御笔画秋山亭子》卷和清乾隆粉彩墨书御制诗圆笔筒,成交价分别为2700万港元和1384万港元。这也显示出这种来自于同一位著名藏家的不同拍品,如果组成一个专场的话,同样会受到藏家的关注。
香港苏富比所呈献的著名日本服装设计师、音乐制作人及创意企业家NIGO私人收藏的“NIGO:一生二命”专拍,百多件精选藏品涵盖上至安迪·沃荷丝网版画,下至玩物摆饰不同领域的拍品,全数获得成交,传奇古董及书画藏家张宗宪以高估价四倍投得Jacob &Co。特殊订制“美元符号”垂饰项链。在保利(香港)推出的“稽古”宋代瓷器、铜器和石雕专场“中,北齐石雕释迦牟尼立像起拍价为280万港元,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732万港元高价成交。
现在的拍卖市场上,个性化的因素越来越明显,在今年香港的拍卖市场上,像余德耀、刘益谦王薇夫妇等私人美术馆拥有者纷纷出手买入了不少重量级的拍品。对于藏家来说,在拍卖市场上购买艺术品的目的也从最初仅仅为了保值增值,开始转而为自己的系统性收藏,特别是为私人美术馆的馆藏增加“砝码”。刘益谦此次在香港购买的张路《山水人物图册》,就是为了补充龙美术馆的空白。 记者 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