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发射时刻的发射飞控大厅
“给我亲爱的玉兔送些胡萝卜上去吧!”昨天,中国探月工程又有新动作的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激起一些很萌的评论。昨日凌晨2时,中国探月工程首个“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次试验就此启动。大约8天后,该飞行器将用一种被称为“太空打水漂”的技术方式着陆,进而验证中国是否有能力让本国探月飞行器“重返地球”,并为嫦娥五号未来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奠定技术基础。在国际舆论场,中国探月新举动自然而然地吸引眼球,“雄心勃勃”“神秘兮兮”之类的形容词被外媒拿来扣在中国探月工程头上,他们还用“亚洲太空竞赛”来指代走向月球的中国与“走近火星”的印度。11年前杨利伟上天时,“中国航天有军事意图”等“中国航天威胁论”在西方出现过不少,但中国航天用每隔一两年就有新成就的节奏走了过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崛起的中国需要这样的“我行我素”。
发射,升空
23日23时,四川西昌,《环球时报》记者与前来报道此次发射的记者们集合,一同赶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发射架约800米的一处观测点。由于22时西昌突然雷雨交加,人们一度担心发射会受影响,但24日零时后,雨渐停,发射架上空群星闪烁,发射所需的气象条件得到满足。。2时0分,搭载着“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长征三号丙改二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行试验器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首战告捷。
“绕、落、回”,这一中国探月三步走的专业术语昨日也被外国媒体引用,以向读者做解释。英国BBC说,2007年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进入太空,到2013年嫦娥三号登陆并将月球车“玉兔”送上月球,中国探月工程完成了一期“绕”(绕月探测)和二期“落”(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的任务,现在进入第三期“回”(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任务阶段。在《环球时报》昨日报道中,参与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中国航天专家已就此次试验的科学意义做出通俗解释,探测器将在月球表面挖一勺土,然后带回地球。整个过程中也是探月工程三期任务中最难的一步,在于探测器最终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极高速(约每秒11.2公里)返回大气层着陆。为应对穿越大气层时产生的烧蚀,探测器的返回器进入大气层后,将通过飞行控制提升高度,在太空中滑行一段距离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官方称这种降落模式为“半弹道跳跃式飞行”,更通俗的说法称其为“太空打水漂”。
“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过类似试验”,“俄罗斯之声”23日说,中国人在走前人走过的路,但不这样走,中国在月球竞争中的地位将无法巩固。而俄罗斯media网站24日认为,“今日中国已领先俄罗斯走上探月之路”,文章说,中国发射探月飞行试验器是为2017年前后发射嫦娥五号做准备,而俄罗斯全面月球探测项目要到2026-2030年才会启动。
“此探测器升空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对技术能力的展示,也在于展现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实现空间目标的政治意愿,这种政治意愿今天的中国有,而美国没有”。在接受CNN采访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弗里兹也在中美之间做着比较。CNN说,就在美国在太空计划上有所收缩时,其他国家却试图赶上并超越中国所取得的太空成就,这被人们称为“亚洲太空竞赛,如印度今年9月成为第一个探索火星的亚洲国家。美国《华盛顿邮报》当时评论说,“打赢中国,探索火星”在印度激起巨大的民族自豪感。
24日,一个欧洲国家的媒体也在为中国当日成功发射感到高兴,这就是卢森堡。卢森堡《日报》题为“奔向月球”的文章说,中国的长征火箭在将飞行试验器送入太空的同时也搭载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进行这一试验是为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的状况,同时也为纪念今年去世的德国卫星制造商OHB公司创始人富克斯,4M卫星的所有者卢森堡空间公司是OHB的子公司,OHB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24日发射成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
“向上,向上,踏上遥远的征程——事实上,一路奔向月球”,24日,CNN网站一度将中国探月新发射作为头条新闻,并用这样的文字作为报道开头。文章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能够绕月飞行并返回地球的探测器,主要技术挑战是确保探测器进入大气层时速度足够低,以确保它能安全地再入大气层。如果速度太快,探测器温度过高将难以跟踪和操控。大约一周后,飞行试验器将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其技术将在2017年用于更加雄心勃勃的探月发射中。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