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动员,官兵面向上甘岭战旗宣誓。 张 磊摄
光荣传统是承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精神纽带,新时期如何让传统教育保持永久活力?10月中旬,记者走访空降兵某部,他们深入挖掘传统教育资源,采取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教育引导,激活了光荣传统教育一池春水。
抢救性挖掘:
让沉寂的历史“立”起来
清幽的客厅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摄像机接受了几个小时的口述历史采访。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张计发。
张计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位了不起的战斗英雄,小学课文《一个苹果的故事》中,八连连长的原型就是张计发。张老深情回忆了上甘岭战役一幕幕真实的战斗场景,对于青年官兵来讲,这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教育素材。
“八一”前夕,该部政治部组织开展“回望硝烟忆传统、强军铸魂催征程”军史文物征集、口述历史采访活动,先后寻访了柴云振、王清珍等35位老英雄,拍摄了40多小时的视频资料,收集到42件(套)军史文物、史料。
该部政委郭普校告诉记者,老首长、老英雄逐渐步入晚年,组织人员对他们的英雄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对于保存史料、搞好光荣传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位英雄模范,就是一部生动教材。该部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必须下大力对珍稀的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使之成为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学习教材。
为此,他们结合空降兵成立60周年、上甘岭战役胜利暨黄继光献身60周年等时机,组织人员走访荣誉场馆、部队战斗遗址、老英模住所,搜集、整理、编写部队战史,开展“学战史、忆战将、评战例”活动,编排主题文艺晚会;在营区修建荣誉长廊、荣誉墙、主题雕塑,在主干道设立英模人物雕像、宣传灯箱等,形象直观演绎传统、讴歌英雄、再现历史。
经常性教育:
让入柜的史料“活”起来
“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是不是为了鼓舞士气虚构出来的?”
“荒唐!黄继光是我们空降兵部队的战神,今天我要给你好好上一课……”
这是该部大学生士兵罗洪与地方大学同学在电话聊天中的一段对话。1个多小时的“交锋”中,罗洪引用大量史料,终于让对方改变了看法。
是什么让光荣战史走进了像罗洪这样的青年官兵心中?
两年前,该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少青年战士不了解空降兵建于何年何月、参加过几次主要战斗、出过多少英模人物。光荣传统教育资料早就下发到连队了,为什么有的战士还一问三不知?通过深入调查,下发的教材、史料、音像制品被一些基层单位整齐码放在柜中——“睡”在柜中时多,与官兵见面时少……
传承光荣传统是对部队官兵的普遍要求,需要抓好经常性灌输、普及性宣传。为此,他们联系部队实际和官兵思想实际,出台一系列举措: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干部集训,都要以传统资源库的素材为基本教材,开展光荣传统教育;每逢部队执行重大演训任务,都要带上黄继光塑像、上甘岭战旗,组织誓师、签名等活动,鼓舞士气;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庆典,都要邀请老首长、老英模作报告,用前辈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坚定官兵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
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使光荣传统逐渐融入青年官兵血脉。该部“常胜模范连”士官潘明敏是独生子,去年服役期满时父母多次提出希望他退伍回家。得知连队需要保留训练骨干,他毅然选择留下,并耐心说服家人:“没有国,哪有家?现在部队需要我为国多尽忠,请二老一定要理解……”
实践性传承:
让英雄的基因“实”起来
大别山腹地,一场比武考核如火如荼。
“模范空降兵连”三班副班长刘毅在参加负重山地越野课目考核时,膝盖旧疾发作引起剧烈疼痛。尽管多次摔倒,但他仍咬着牙一瘸一拐“跑”完全程。
“还是当年那股劲!黄继光为了胜利奋不顾身的精神在新一辈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应邀观战的老首长如此感叹。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血性胆气早已积淀为这支部队的一种性格和气质。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传承光荣传统,需要在火热的强军实践中打磨砥砺,从内心深处激发官兵为战而练的血性。
作为具有高风险的兵种,空降兵平时要经受艰苦训练的磨砺,战时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这些决定了官兵必须具有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血性胆气。为此,该部结合部队经常外出驻训和参加重大演训任务的实际,主动设险局、难局、危局,让官兵在极限训练和艰苦磨砺中,深刻感悟光荣传统中蕴含的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去年7月,全军特种兵比武现场,该部城市反恐作战行动组战士周清在行动中左手不慎被刺刀划伤。为了完成任务、争取荣誉,周清继续参加战斗,单手完成直升机滑降,并取得手枪快速射击“双10环”的好成绩。后来,组委会专门给他颁发了一个战斗精神奖。
献身祖国新一代,今朝战旗红胜火。记者在该部采访时深切感受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信念坚定、勇往直前、敢打敢拼永远是神勇“天兵”最可宝贵的精气神!(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赵启洪 蒋 龙)